大明。

    他们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大明万年年间,进兵朝鲜击退倭奴那一时期,他们始终坚信大明必将最终战胜鞑清。

    他们甚至比大明朝堂上的煌煌诸公们,都更为坚信这一点!

    而此时,张诚还未出言,坐在他对面的陈九皋却率先说道:“我说姓林的,你咋瞅出来我对面这位帅爷,就是宁远吴总兵的?”

    张诚见陈九皋是在有意逗林庆业的话,他也想听听林庆业会如何说辞,便未曾出言阻止,而是笑吟吟的看着。

    林庆业不明就里,还以为自己是猜的对了,当下起身拜道:“下官林庆业,参见吴总兵。”

    他行过礼后,重新做好,才说道:“下官还在国内之时,就已听闻吴总兵大名,真就是如雷贯耳一般。”

    林庆业说这话时,一脸都是敬佩的神情,他接着道:“吴将军独创鞑阵救父之孝心,我国中诸官各将可是人人钦佩。尤其是初到锦州城下,更听闻吴将军生生在城南杀开一条血路,将大批粮秣运入锦州城内。

    如此仁孝忠勇,下官也是钦仰不已,今日得见将军阵容,不枉来辽东走这一趟!”

    他的言语之中满是对吴三桂的吹捧之词,可见在其内心之中,也一定是对吴三桂真心钦佩敬仰。

    然使他略显局促的却是,就在他刚刚说完这番话语的时候,军帐之中的明朝众官将却莫名其妙的“哈哈哈……”大笑起来。

    林庆业先是一愣,他不知道众人何以发笑,随即便是一脸怒容,他竟忘记了自己的俘虏身份,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厉声道:“下官虽然被上国各官俘虏,然下官也是心向大邦上国,今日前来,本无为敌之意,实是鞑子逼迫甚急之故。

    即使如此,下官仍是指挥我朝鲜军士,火铳瞄着天上打射,今更冒险留在此地,只为将鞑子军情相告。

    尔等虽是大邦上国之官将,又岂可如此无故笑我?”

    张诚听他适才的言语,已知他是真心如此,这时见他是动了真怒,忙挥手制止了军帐中各人的哄笑,才开口道:“林庆业,我且问你。你怎知本将就一定是宁远总兵?”

    林庆业见张诚只是挥了挥手,便止住了满堂哄笑之声,似乎连高坐上首的两个文官总监军张若麒,宁前兵备道张斗,都对他颇为忌惮。

    由此,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这位年轻大将一定就是宁远总兵吴三桂,除了他,在辽东还有何人能如此强势?

    或许还有一人,但那祖大寿如今却被困在锦州城内,正如“虎落平阳一般,被恶犬欺凌”。

    只听他开口回道:“回大将军话,下官与宁远吴总兵素未谋面,只是对其勇战鞑虏的英雄气,是万分敬佩,心中敬仰已久。

    听人传言,吴将军年不及而立,生得面白无须,巨耳隆准,瞻视顾盼,尊严若神,上马能骑射,下马可步战,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

    他说到这里时,目光深邃地看向张诚,又接着道:“今观这位大将军,无论是年岁面相,又或气质风度,皆与传言相合。以如此年岁,就坐得如此位置,除了宁远那位吴总兵,更有何人?”

    “哈哈哈……”

    张诚看着林庆业眼中那满满的自信,实在是无法忍得,他不由又是一阵放浪的大笑起来。

    就连对面的大同总兵王朴也是大笑不止,他喘着气,对林庆业问道:“林庆业,你真当我大明军中无人了吗?难道,我大明亿万子民,就只能有吴三桂一个少年将军不成?”

    他这么一问,倒是将林庆业给难住了!

    林庆业本来还因众人二次发笑,正要动怒,可听了王朴之言,不由得楞在原地,一副不知所措的样貌。

    确实,大明有子民亿万,确非朝鲜蕞尔小国可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