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百姓不归心于鞑贼。

    此刻再想一想大明,当年进兵朝鲜,帮助他们击退倭奴之时,甚至连自己吃的粮谷都是从辽东费力运去,可见当年不止是再造朝鲜之恩,更有上国天朝的爱民之心在里边。

    林庆业也是饿急,他胡乱吃了些饭食充饥后,便停了下来。

    高坐上首的张若麒见他放下了碗筷,才抚须说道:“林庆业,尔言有奴贼重要军情相告,此刻,可以讲了嘛?”

    张若麒的话语虽轻,但他高高坐在上首位所言,却也是威仪自在。

    林庆业闻言急忙起身,他先是整了整残破的衣衫,才又做了一个长揖,开口道:“请张总监恕罪。都是下官冷浪,诸位皆是大明的忠臣良将,怎敢不信!”

    他接着又道:“下官在鞑贼营中,偶然听得三个消息,暗自揣测,必得告知诸位大人才可,否则怕是会误了大事。”

    众人听他说得如此郑重,且还是三件之多,不由个个神情紧绷,都是一般全心全神听着林庆业的下文。

    “下官听得,鞑贼军中粮谷不足,就算如此,已是举国协力之能,估着也许还可支撑月余,最多三月,贼奴定必断粮。此为其一!”

    众人听了林庆业话后,心中顿觉安定不少。

    此前,大明官将从总督洪承畴而下,无不认定,此战若是长久僵持下去,鞑虏的粮草供应必成问题。

    除了十余万大军将士包衣奴才们的吃食,还有战马所需的豆料和草料,要知道,这战马可是比人能吃,这些个畜生不但个个能吃,还挨不得饿,否则便不能乘骑奔跑。

    若是真的粮草不济,人或许还能硬挺上两三天,可战马却是不行的,这大牲口可是精贵得很嘞!

    战马可是跟人一点都不一样,它们别说一天不吃,就是一顿不吃,就不能上战场,腿软的战马可是骑士的第一大敌。

    不止是不能饿着,如果预计第二日会有恶战,通常在头一天喂**饲料,而且还要给战马加野餐,使得它们能够饱食,第二日才能有足够的体力驮载骑士奔逃驰骋。

    想想鞑贼也是十余万人马,虽然单论人数,确实比大明少了许多,然其军中的战马数量怕是明军的两倍以上,甚至都快接近三倍之数。

    如此规模庞大的战马群,一天所需草料得是多大的数量,更何况,战马还要饮水,这大牲口每日的饮水量可是惊人。

    这也是为何鞑子此前一直霸占这女儿河与小凌河的原因之一!

    可即使大家都知道这些,但却仍然无法估算出鞑子现有粮秣,所能坚持的极限是多久。

    毕竟,都已听闻鞑子不止从其国内征调大批粮谷,更是从蒙古和朝鲜也都运送来大量的粮秣,虽然大致也可估算出一个概数,可总不能算到精准。

    大明与鞑子每战皆败的原因,除了战心战意不够坚决,军心士气也比鞑子低沉之外,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战争背后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好。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大明这么多年来,却一直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对于鞑虏一方的情报,几乎完全靠猜测,都没个准信。

    而反观鞑虏一方,早早就在大明各地埋下无数暗线,各种情报源源不断流入,甚至大明朝堂上才议定的军略,出战的将军尚不知情,鞑虏一方就已经完全掌握。

    试想一下,如此的情报代差,这仗还怎么打啊?

    所以,今天林庆业所说的情报就十分有价值,如果他所得的消息确凿无疑,那么鞑虏的底线也就是三个月。

    换而言之,就是说现在鞑虏要比大明官军更加心急,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内,彻底解决锦州战事,一举击溃大明援辽王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