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

    沈向阳道:“就是身体遥控的一种游戏方式,玩家佩戴上智能感应设备,利用这套系统的光学式立体空间智能识别和自动跟踪技术,对人体的真实运动状态进行识别、跟踪、量化,然后把人体动作映射到游戏里……”

    “我去,这怎么跟拍3d电影差不多?”

    周不器很惊讶。

    前几天去卢卡斯影业考察的时候,他们就专门地演示过《阿凡达》电影的拍法。

    就是演员身上穿着一些智能设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来捕捉、跟踪、识别演员的动作,再通过双目摄像机的抓取成像,然后就可以呈现出3d立体的异形演员的动作影像了。

    沈向阳笑着说:“逻辑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实现的过程不太相同。卢卡斯影业的3d呈现采用的是双目技术,以色列的这家公司采用的是结构光的散斑技术。”

    “散斑技术?”

    “嗯,散斑结构光,大概就是同时打出几万个离散分布的红外点阵进行深度探测,捕捉玩家的体态,从而反映在3d游戏里。这是更复杂、更高明的一种方式。”

    “不能吧?游戏还能跟电影比?”

    “这不一样,那天在卢卡斯影业的时候我就问清楚了。”对沈向阳来说,这都是小儿科,可以很轻易地理解,“结构光的反馈结果是实时的,要直接反馈在玩家正在玩的游戏里。拍电影不是实时画面,会有后期制作的环节,需要特效人员一帧一帧的处理。”

    周不器有点头晕,“那到底哪个效果好?”

    沈向阳道:“结构光好啊,好到可以实时呈现。双目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简单,但画面很粗糙,那天在卢卡斯影业你没看吗?那些实时处理的画面分辨率都极低,跟八十年代的游戏似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后期特效处理。”

    “我就一个要求,《侏罗纪公园》的恐龙一定要拍好,要比阿凡达里面的动物3d效果更惊艳。”

    周不器暗叹一声,感觉太复杂了,不想再过多参与技术上的事了。

    沈向阳笑着说:“电影特效的制作逻辑其实一点都不难,真实的强过抓取的,抓取的强过无中生有的。”

    担心大老板不理解,他还专门解释了一遍。

    特效是越真实越好。

    就比如电影里恐龙的画面。

    最好的效果,是找到一只活体恐龙来拍,一切都是实拍,这当然就是最真实的。

    如果不能实拍,就要抓取。

    比如让一个人扮演恐龙,然后利用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和体感系统装置,去捕捉这个假恐龙的一举一动。霸王龙和小鸡很像,就可以找一只小鸡,让小鸡随便跑随便动,然后去捕捉它的所有动作。

    然后经过后期处理,把假恐龙变成真恐龙,把小鸡变成霸王龙就可以了。

    最差的效果,就是无中生有了。

    既不拍摄,也不抓取,直接利用计算机去合成恐龙,利用cg技术去把恐龙的动态效果做出来,这就实在太假了,跟游戏和动画片一样。

    最好的好莱坞大片追求的是身临其境,让观众沉浸进去。无中生有的镜头不是没有,可一般都是静态的背景画面。

    动态镜头还是得实拍或者动作捕捉。

    恐龙不能实拍,就只能动作捕捉。

    既然是动作捕捉,当然是散斑结构光最好,这是同时打出几万个红外点阵对捕捉对象进行针眼似的全覆盖。

    几乎连一根汗毛都能捕捉到。

    卢卡斯影业的这套系统就差多了,最多就是捕捉个大体动态,然后经过后期的电脑特效来完善细节。

    电脑做出来的东西,哪有真实的真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