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这次招抚桐柏山寇,补充忻代等地的兵员不足,大越上百年以来,搜捕盗寇以填禁厢,早就成了惯例。

    这种做法,对内地的治安当然是有好处,但使得禁厢军兵员驳杂,多奸滑之辈,对战斗力的负面限制,却又太大、太深。

    徐怀心里真是不爽,有时候对大越规制了解越深,便越发清晰看到建和元年的滔天大祸因何而至。

    不过,徐怀还是想着将这些烦恼抛之脑后。

    这是大越行之百余年的规制,是祖宗法,不是他觉得有问题就能改变的现状,他算老几啊?

    贼军招抚安置已近尾声,淮源乡营撤裁在际。

    对淮源乡营剿匪有功,朝廷也再次颁下奖赏,但只是一些锦帛赏钱,实质性的封官赏爵一概没有。

    还是程伦英、朱通等人看不过去,举荐晋龙泉到县尉司任统领刀弓手的都将,将巡检司都将位置让给徐武江。

    淮源治县一事,路司都无权置喙,需要朝堂诸公权衡利弊决议,但淮源城已经建成,徐怀倒不希望急着置县。

    置县后,知县、县丞、县尉等官职,朝廷主要从士臣中选授,地方势力最多控制押司等衙吏差遣,彼此制衡之下,很多地方都需要做出让步,远不如现在地方势力控制淮源的一切。

    在过去两月里,徐氏大举在狮陀岭与金砂沟之间,为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三人修建墓庙。

    唐天德也极为配合,抢在十八里坞没有收复之前,召集聚集到淮源城的唐氏族人,商议决定在狮驼岭为唐文仲及其他唐氏在匪乱中受害及战死族人建衣冠冢、墓庙。

    为使唐文仲的墓庙建到狮驼岭西峰看上去更合理,唐盘、唐青等人将家迁往金砂沟寨,以示唐氏有族人在此开枝散叶,唐文仲的墓庙也不虞会缺族人祭扫。

    徐伯松、徐仲榆等人做主,决定将长房徐武富名下的田宅优先向参与剿匪的乡兵低价出售,筹措建墓之资;而唐氏修建墓庙之资,暂时先从徐氏拆借。

    依大越律例,户绝当售田宅以为丧葬之资,余财则由近亲及在室女、出嫁女继承。

    徐伯松他们这么做,完完全全是合乎规制的。

    招募两千青壮开山辟道,修建墓庙动静太大、太奢阔、太豪华?

    徐武富为徐氏宗族劳碌半生,为遮护莽虎徐怀遭贼兵乱箭射杀,死后葬得奢阔一些不应该吗?

    两个月内将徐武富家位于青柳溪五千余亩良田,鹿台寨院舍一百六十余间售出,同时还由铸锋堂收购徐武富在玉皇岭北坡草场及淮源、泌阳骡马市所占的份额,总计筹得四万余贯钱,用于修造鹿台及歇马山往金砂沟的车马道,修建位于狮驼岭西峰南北麓的墓庙。

    在这个基础之上,紧挨着唐文仲墓庙、据地更为险峻的金砂沟新寨再有一两个月也可以正式动工建造,再往后则是计划从狮驼岭西峰开辟一条车马道通往跳虎滩。

    到时候,歇马山、鹿台寨及金砂沟在白涧河东岸将与淮源城形成犄角之势,不管建和元年巨祸会不会殃及桐柏山,此时多少能叫他感到一些安心。

    男人也需要安全感。

    徐氏内部割裂时,周景、徐海等多数从靖胜军归乡的老卒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并没有像徐武坤、徐武良他们那般一开始就义无反顾的站到徐怀他们这边来。

    甚至在徐怀夺北桥寨夺徐氏族兵时,他们也是选择跟徐武富、徐武碛一起退回鹿台寨去。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没有加害徐怀他们的心思,摇摆不定更多还是想着在匪乱靖平之后,他们还要仰仗徐武富养家糊口。

    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皆死,徐氏内部对抗他们的力量算是彻底分崩瓦解,徐怀不觉得需要对周景、徐海等人加以排斥或打压,让徐武坤、徐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