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核心工事,因此在左右宣武军及左骁胜军撤出之后,徐怀也只能将楚山主力主要驻扎于襄城、召陵、舞阳等地。

    除此之外,位于汝颍平原之上的上蔡、西平、新蔡以及颍水南岸的临颍、商水等城,即便敌军早已撤走,即便三五年内敌军没有能力强攻过来,徐怀也没有能力分兵去管接。

    只能任这些城池孤零零的废弃于汝颍平原之上,更不要说恢复县治了。

    除了叶县、舞阳、召陵及襄城控扼滍澧二水上游,与左骁胜军主要据守的汝州西部地唇齿相依之外,楚山军最终在桐柏山北麓、大复山、金顶山、灯台架山等山以外,仅选择遂平、确山两地恢复县治。

    这两地恢复县治,也主要是在遂平、确山两城以南、以西临近金顶山、灯台架山主脉、不易受敌骑袭扰的山岭谷地之中,修筑屯寨,对荒废下来的坡地山田进行复垦。

    也就是说,徐怀以楚山行营都总管兼知蔡州,名义上管辖区域扩大一倍有余的蔡州地区,但原蔡州真正的精华区域,暂时还只能当作敌我双方的缓冲区。

    当然了,汝颍会战以来,楚军接纳两万多南附军民,军民总规模提升到五十万众,也仅相当于战前的三分之一;对汝颍两岸平坦肥沃却充满危险的土地,渴望、需求还没有那么迫切。

    战争带来的破坏太惨烈了。

    有限的人口,不仅限制了楚山的农耕生产规模,也限制了楚山进一步军事扩张的潜力。

    朝廷给了楚山军三万正卒、两万州兵的编制,汝颍会战期间,楚山军在经过极致动员后,加上南附兵马在内,人马一度高达六万余众。

    不过,汝颍会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明年春耕不受影响,也为了给楚山军民更多休生养息的时间,徐怀也是迫不及待的解散二线兵马,使归生产。

    楚山军最终仅保留三万正卒、一万州兵的在编兵马。

    要不是赤扈正式设立京西四州总管府,将两万精锐赤扈骑兵编归京西军旗下,徐怀甚至想进一步缩减在编人马。

    实在是太紧缺钱粮了。

    别看汝颍会战缴获极丰,但上万伤亡抚恤发放下去,也是所剩无几了。

    朝廷虽然承诺每年给楚山军三百万贯养军钱粮,也许汝颍会战期间,襄阳转运舞阳约有六十余万贯钱粮结余,建继帝大笔一挥,直接作为给徐怀私人的赏赐留给楚山,但实际上也仅够三万正卒的日常补给及发放钱饷。

    当然,这里面还没有囊括楚山给天雄军将卒家小的租赋减免。

    养一支精锐兵马的消耗,太过巨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除开养军之资,除开滍水长堤及召陵新城的修筑,襄城、舞阳、叶县、遂平、确山等城,即便城池完好无损,太过低矮的城墙不利防御,后续城墙急需加宽加高、急需增添谯楼、战棚等附属防御建筑,急需开挖内外壕沟,急需修筑羊马墙……

    这些都意味着一笔笔需要紧急开支出去的钱粮。

    汝颍会战也证明了水军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许凌最初率两千水军将卒护送徐心庵所部进入颍水,到最后弃船登岸,前后总计减员一千两百余将卒,战船也都尽毁。

    徐怀将周洛等出身鄢陵、尉氏等水泽之地的一部分南附义军将卒,都编入楚山水军,扩编到三千人。

    打造更多更强的战船,三千人马昼夜不休的进行操训,都是吞噬钱粮的无底洞。

    韩昌甫、周虚易等义军将领,率领数千义军将卒撤入嵩山立足,朝廷授韩昌甫等将都虞侯,明确嵩山义军受楚山行营节制。

    朝廷对敌军坚持作战的义军及其他抵抗势力,即便有心招抚,也是只给官职将衔,钱粮却是不管,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