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抵抗能力。

    这也是当时沿蔡河南撤迟缓的关键原因。

    只要有大股敌骑纠缠上来,上百辆精铁盾车放出、收上船,都要半天时间,哪里能快得了?

    当然了,汝颍会战时,岳海楼所部也有相应的精铁盾车缴获,兼从楚山军所装备的兵甲,都能判断楚山掌握要比当世更为精秒的冶炼、锻造技术。

    楚山所属的煤铁监、军械监征雇匠工近两万人,算上家小,差不多占到楚山六分之一的人口,而楚山又接纳大量从河淮南下的难民,再注意严密防范,还是有不少的漏洞易为渗透。

    岳海楼目前已经了解到楚山大规模开采石炭(煤)用于冶炼,并且石炭在用于冶炼之前还经过一定的处理——这点并不奇怪,开采石炭冶铁,徐州铁户早有采用,但之前有种种弊端,难炼良铁。

    现在的难点,是楚山用什么办法处理石炭,克服掉弊端,总管所遣密间还没能刺探出这里面的秘密,只能召集工官、匠师揣摩。

    赤扈是不缺工官、匠师,甚至远比南朝更为重视,营造官、工官的地位,甚至不在治官之下。

    在北方,如河北路磁州以及燕蓟的冶铁业,在赤扈大军南下之前,早就发展到一定规模,宗王府甚至还从俘虏的磁州匠工那里,得知南朝在磁州的官冶,早就采用瓶形高炉炼铁事半功倍。

    虽说庄守信、喻承珍、丁崇等人携带一批良匠投奔楚山,但汴梁陷落,数以万计的官匠,包括数十位在各自领域皆有所擅的大匠级人物,最终都被镇南宗王府掳往太原、云州以及燕蓟等地落户。

    而赤扈自崛起西北大漠以来,远非世人心目中的蛮夷形象,很早就注重招揽西域以及极西之地的大食工匠、学者、商贾为王帐所用,赤扈及诸番骑兵所用的兵甲,早就比南朝精良了。

    赤扈兼蓄并取之风气,也远非契丹、党项及南朝能及。

    岳海楼相信宗王府在太原组织工官、匠师,不难破解楚山炼铁之密,铸造出同等精良甚至更甚一筹的精铁盾车纵横沙场,却不想短短一年时间,楚山军所配备的战车,又有惊人的改进。

    岳海楼今天一直关注着前阵战场的动向,能判断楚山新用盾车,与传统的轻车轻重相当,用骡马拖拽便能较快行于崎岖地形。

    而在相对平整的战场之上,这种盾车仅需两三名健锐便能轻松推行,坚固程度却要远胜于传统木作轻车。

    这是他们今日一战,投入战场的兵力在楚山两倍以上,将卒也极悍勇敢战,伤亡却要倍于楚山的一个关键。

    也因为楚山军装备大量的盾车,令他们部署侧翼的精锐骑兵,始终没有上前撕咬其侧翼的机会。

    岳海楼拿起灯盏,走到残破扭曲的盾车前,注意到楚山新用盾车,与之前缴获的盾车相比,最大的差异在车体上。

    之前的车体是以扁条状的厚铁为框架,厚铁宽约一寸五分,厚约三四分,而新的车体却是用宽约一寸五分、厚仅一分的薄铁折成直角为框架。

    仅这一改变,就使得盾车减重近百斤,难怪拖行于浅山低岭间还如此轻便。

    在重击之下,车体都扭曲、变形,却还大体完好,可见坚固程度远非传统的木作轻车能及。

    “你立刻安排人将残车送往太原!”岳海楼紧紧皱着眉头说道。

    虽说京西总管府也从太原讨要到两三千匠工,安置到宛丘、许昌、汝阴等地,加强兵甲、战船以及诸种战械的打造,加强对河渠堰堤的修缮,但岳海楼不觉得京西总管府下属工官短时间内就能破解楚山新式战车之秘。

    岳海楼征战半生,深知良兵良甲的重要性,也深知良兵良甲脱胎于良铁,自然也深知这看似仅有一分厚的折角铁条分量有多重。

    再说了,他们会跟楚山长期对垒,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