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炮车部署到前阵,很显然做了周密的安排:

    部署西域的周边,地势相对开阔、平坦,方便其后阵的预备兵马从侧翼杀出增援;更主要是这些西域炮周边不需要腾出十数人、数十人进行牵引发射的空间,其前阵盾墙枪林依旧密实坚厚;也因为不需要额外的牵引空间,西域炮周围直接用轻型盾车围护起来,相对独立于,敌军的前阵甲卒也就能更为灵活的进退作战,不用担心阵列一旦被撕开,炮车即时就会被摧毁。

    袁垒率部杀于敌军阵前,敌军的部署就体现出效果来:

    先是有两队甲卒从两翼空档处突前杀出,与其前阵甲卒一并将袁垒所部抵挡住,短时间内难以进一步突击去威胁炮车。

    这同时也是将袁垒所部阻拦在炮车投射范围之内。

    因为是轻型西域炮,基座的固定及悬箱装填砂石增加重量很是方便、快捷。

    相距六七百步,徐怀他们甚至能清楚到看到十数敌卒站在炮车两侧,先用绞盘将炮梢尾部系连的悬箱提升起来,高高搭扣到悬架上。

    西域炮的炮梢,乃是用多层木料制作、极其坚韧的长杠,头部仿佛一只巨大的木勺,拉低到发射台上,一次性放入十数枚石弹,就见三架炮车旁令旗舞动,扳开机括,使悬箱脱离悬架猛然下坠,带动炮梢,将总计约四十五枚石弹一并抛掷而出。

    就见那些石弹在半空线划出一道道抛物线,往袁垒所部密集的阵列中砸来。

    徐怀他们相距较远,无法判断石弹的大小,但他们很清楚,哪怕仅是拳头大的石弹,横跨三百多步抛砸过来,也足以将普通的木盾砸裂开来;直接砸到身上,少说也是骨断肢残。

    他们眼睁睁看着袁垒所部,被石弹击中区域,像是被挖掉一块,骤然间有二三十名将卒,毫无防备的被石弹砸倒中、击倒。

    叫众人看了禁不住眼皮子微微颤动、抽搐。

    要知道一次激烈的战斗,阵列严密的楚山军死伤都不可能有这么惨重。

    好在西域炮的二次发射,再比传统的投石机(石炮)快,也极为有限,身先士卒、居前冲杀的袁垒看到情况有些不对劲,即刻停止突击,率部往后撤出。

    不过突击敌军的将卒突然间遭受这样的打击,难免有些慌乱,敌军却抓住机会发动反击,最终袁垒所部又死伤二十多人才拉开距离。

    “这到底是什么鬼?”

    待前阵兵马都从北岸撤出,敌军也无法往南岸杀来的迹象,于左右翼督战的唐盘、殷鹏也驰来坡岗,又惊又疑的询问西域炮的详情。

    而此时徐怀已经将西域炮的图例大体画出来,正将袁垒及近距离看到西域炮发射的几名将卒召到跟前,比对一些细节进行调整,最后将更为准确、精细的图例交给一名书吏:“速速抄画十份!”

    目前还不清楚赤扈人是不是已经将西域炮投入汝州、淮南乃至渭南等地战场,徐怀能做的就是将西域炮车图例及操作办法,即刻派人抄送梁县、淮王府以及枢密院,希望诸城守军能及时警惕起来加以防范。

    事实上西域炮与传统的石炮,并无本质的区别,其中奥妙点透,楚山都可以直接进行仿制,但相比较传统的牵引式石炮,西域炮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特别是在攻城拔寨的战事里,更为突出。

    今天的战事,敌军在前阵仅有两次发射西域炮的机会,双方在蜈蚣河北岸就脱离接触了,但仅有两次发射,诸将对西域炮的优势就深有感触了。

    操作简捷、快速,所需人数大为减少,稳定性更高则意味着更为精准,投掷效率更快;而占用空间小,则意味着之前一座城池之前能摆放十数架传统的重型石炮,此时则能摆放三五十架西域炮。

    西域炮所发射石弹的重量、距离都大幅提高,一枚石弹产生的冲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