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聚餐喝酒,几位年长的书办吹嘘道,这衙门就像一辆车子,我等胥吏好比赶车的人,堂官和佐官好比骡子。我们鞭子一挥,叫他们向左他们不敢往右。”

    王云听到这里,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笑容慢慢消失,露出忧愤之色,“难怪明玉曾经对我说,‘前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后汉与太监豪强共天下,景朝与后妃藩镇共天下,陈朝与西戎北胡共天下,盛朝与阁老太监共天下,本朝与勋贵胥吏共天下’。胥吏的危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益之,你有没有想过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老师,学生当然想过。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胥吏为什么十个有九个坏,还有一个是胆子太小?”

    “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本朝胥吏地位卑贱,待遇低下,晋升困难。首先一旦做了胥吏,不能再应科试,除非升任九品以上官员,才可锁厅应试。前朝还规定胥吏三代不得应科试,本朝虽然改了,但地位卑贱,被官员和大户呼来唤去,视为奴仆却是不争事实。”

    “嗯,确实如此。”

    “待遇低下。胥吏俸禄不在朝廷支出之列,全靠当地官府的赋税结余支出。可是现在大多数地方官府能把赋税全部收齐,都已经阿弥陀佛,哪里有什么结余。所以胥吏的俸禄就微薄得可怜。而他们想晋升,却是千难万难,比登天还难。”

    “朝廷每三年要从胥吏中提拔若干卓异者为官。可是才多少个名额?三年一省才五个名额,而每次这五个名额都用不完,因为地方官府的老爷们不屑提拔胥吏。”

    “胥吏处境如此艰难,可是他们还得养家糊口,那就只能上下其手,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王云赞许地点点头,“益之,理是这么个理,你有没有想过如何根除这种丑恶现象?”

    “老师,要想根除胥吏作恶多端的现象,也必须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你的意思是让胥吏换地任职?”

    “老师,不仅如此,还要将吏也纳入到整个官吏体系中。”

    “纳入整体之中。你细细给我说下。”

    “老师,我想根除胥吏丑恶现象,首先是管理制度和方法。必须将他们纳入朝廷的官吏管理体系中来,才便于管理和监督。当然了,吏部管不了那么多,可以把七品以下的吏员管理权下放到藩台。同时也由藩台统一发放这些吏员的俸禄。”

    岑国璋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一遍,王云听完后,低头想了好一会才又开口。

    “办法是好办法,但是又跟本朝的学政科试牵连在一起。不改学政科试制度,胥吏一体纳入,一同管理也无法推行。”

    “老师,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才能完全推行胥吏改革制度,解决胥吏为恶的弊端。”

    “什么问题?”

    “提高生产力,改革朝廷财税制度,让国库收入大幅提高。此前我朝养这么些勋贵和官员,已经十分吃力了,要是再加入数目不少的吏员,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朝廷想要让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吃饱。俸禄上不能像前朝那样,明摆着逼官吏们去贪腐。”

    “你要让吏员们不要在瞒上欺下,敲诈勒索,最起码给他们的薪水要足够,至少能够养家糊口。只有让他们衣食无忧,才能正大光明地要求廉洁奉公。一经查出,也能理直气壮地处置他们。”

    王云长叹了一口气,“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啊!现在我能体会到,你对那个什么提高生产力,是那么的迫切。”

    师徒两人一路聊着,一路赶到了武陵县,上了码头,先去司仓转运衙门,想跟唐峻来好好聊聊。

    不想到了那里,全衙门的人就跟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还各个惶惶不安。

    “怎么回事?”岑国璋不满地呵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