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眉头。

    “广安郡王?”

    “嗯,也只有广安郡王,才指使得动赵世宁。看来广安郡王把苏征文的死,记在了你的头上。”

    “皇上只有广安、广顺两位皇子,现在看来,广安郡王在皇上千秋之后继承大统的机会很大啊。”

    “是的。现在的广安郡王,是天下公认的储君。所以赵世宁才敢冒得罪你我的后果,悍然下场。”

    看着岑国璋一脸忧愁的样子,王云劝解道,“广安、广顺两皇子,在年幼时得过大病,侥幸得愈。从此后身体一直不大好,几位太医看过后,都暗地里叹息,时寿难长。”

    岑国璋现在已经知道了些内幕,心里暗暗说道,什么得过大病,还不是他们的皇叔下毒手,免除后患。只是这两个命大,没有跟着兄弟姐妹们一块归西。

    想到这里,他心头一动。

    “老师,所以皇上才崇信道门,一求长生延寿之法,二求长春衍子之计?”

    王云有点吃惊岑国璋这跳跃性思维。

    刚才还在担心得罪储君后患无穷,怎么一下子又关心起皇上的八卦来了。

    “这是其中一点。先皇好佛,宠信几位高僧,封为国师。这些和尚六根不尽,被意图夺嫡的几位皇子收买,时常进谗言。当时的皇上深受其苦,所以不喜释门僧人。听说当时的皇上得一位道长相助。”

    “此道长才智高绝,洞悉朝局,暗中为皇上出谋划策,屡屡逃出那几位皇子的陷害。再兵行险招,时常求出京办差事。一是避开这夺嫡漩涡,二是让先皇看到他务实干练的能力。”

    “皇上夺得储君之位后,那道士飘然而去。皇上登基,下诏天下密寻此道长,却再也找不到。此后,皇上便宠信道门。”

    “原来如此。”

    王云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又问道。

    “你想好解决之法了吗?”

    “老师,这次平定思播之乱的转运之法,是沿袭平定豫章那套。恒源通、隆利昌两商号负责采办转运,抚院负责清点监督,事后会同户部核对后给付钱款。此举遭不少官员非议,他们四下传谣言,说两家商号,以及幕后东家,老师和我,还有覃大人,赚得金山银海。“

    “他们偏偏看不到,此举为朝廷省了将近一半的开支。老师,我能想象,此举让许多官员少了上下其手,克扣贪墨的机会,所以这些人才疯了一样撕咬我们。赵世宁应该也以为此举里有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贪墨行径。”

    “这家伙趁着老师你外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关键人物唐峻来抓起来,抢走部分账簿,想从中查出一件惊天贪腐案来。既能完成广安郡王的嘱托,又能扬名于世。真是好算计啊。”

    王云笑了笑,“当然好算计。赵世宁好歹也做了十年官,别的学没学会不好说,谋利邀名却学得很快。”

    “可惜他没有想到,我们这套转运制度,却是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贪腐之举。恒源通、隆利昌两商号因为有户部、抚院、藩司三方对账,一帐不清,一文钱都拿不到。他们可以把一两处衙门的核帐人员收买,但几处衙门的核账人员都收买,成本太高,风险也太高。所以他们只能把账目做得清清楚楚,不敢有半分含糊。”

    “唐峻来看上去权责极大,实际真的只是负责司仓转运。所有军粮物资,都是由辰州宣司根据各部实情统计,上报给抚院粮台。粮台审核后再下单给恒源通、隆利昌两商号。商号采办后转运到武陵县,唐峻来只是根据粮台和商号的单子,对照核实无误验货。”

    “验货无误后算是初入库,再由两商号的船只转运至辰州,再验收一次,无误后才算是正式入库。层层手续,多方监管。覃大人都说了,就算三十年的户房老手,在我们这一套规矩里,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贪墨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