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兼领南镇抚使,分领内班司在南十二省的事宜。只是老夫想不明白,杜凤池远在江宁,这一年多根本没有来过豫章,怎么会跟岑国璋扯上关系的?”

    听完自家老爷的感叹,吴七爷也觉得不可思议。把名字送到御前,对于杜凤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人家凭什么要帮你这么一个天大的忙?是因为你长得帅?还是你脸大?

    主仆两人正在胡乱猜测时,随从急匆匆跑来,递进来一封书信。

    “老爷,这是京里公府送来的急信。”

    韩苾接过后,连忙撕开来,拿出信纸细看起来。

    在信里,他那世袭昌国公的亲大哥,礼法上的表哥写道,前些日子,他大嫂,昌国公夫人按照惯例进宫探望被封妃的侄女吴绣儿。

    趁着左右没人,吴绣儿悄悄告诉母亲,说有一天她在侍奉皇上时,听正在批阅奏章文卷的皇上无意说了一句,“富口县丞岑国璋…嗯,是个人才。”

    吴绣儿知道自己舅舅致仕退居在富口县,所以特意记在心里。

    看完信后,韩苾脸色在变幻不定。简在帝心了。

    韩苾知道皇上的脾性,他对大臣比较看重两点。一是有干才,尤其是理财治政的才能;二是最好无D无派,是位孤臣。

    岑国璋理财治政能力,有目共睹。

    能断冤案,能广拓财源,还能剿灭湖匪,要是能考中进士,就是昱明公那一挂的全能型人才了。

    最妙的是他只是一位秀才,父亲只是一位为国殉职的举人。相比起人脉关系异常复杂的进士和世家子弟,岑国璋清白得如同一张白纸。

    正是皇上心许的那一款。在皇上看来,这样的能臣被提携起来,不会有同门同年等乱七八糟的关系牵绊,只会一门心思报答皇恩。

    至于清廉,只要你能办事肯听话,做得又不过分,皇上会睁只眼闭只眼的。水至清则无鱼嘛。

    想到这里,韩苾猛然发现,岑国璋这小子前途远大。

    “听蓉儿,嗯二少奶奶说,她时常会请岑益之的夫人过府来说话?”韩苾捋着胡子问道。

    “是的老爷。先是五小姐请岑太太过府来做客,说是谢谢岑大人为千金雪冤报仇。谁知二少奶奶跟岑太太志趣相投,后来成了无话不说的金兰姐妹。”

    “无话不说?”韩苾眼睛微微一眯。

    吴七爷连忙解释道:“老爷,你知道二少奶奶是识大体的,知道有些话当说,有些话不当说。岑太太来我们府上这么多回,小的从来没有在外面听到不该听到的话。”

    “嗯,下回二少奶奶请岑太太过府来,知晓我一声。”

    “小的遵命。”

    过了几天,洪州城又传下文书。令主簿丘好问署理县丞一职,典史宋公亮署理主簿,杨井水署理典史。

    这是岑国璋托大哥刘存正在省里操办运作的。

    省里的大佬们也从吏部文书里看出玄机,加上那份捷报保案里有这几位的名字。凭借这份功劳,他们起码也能普调一级。于是就做了个顺手人情。

    岑国璋的好运不止如此。捷报送到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两处叙优了一番,转给内阁,请他们论功行赏。

    几位阁老一看,又立功了,还是剿匪平盗的大功,按例是要升官的。可是刚给你升过官啊,再升就不大合适。不升官?有功不赏,会招天下非议的。

    阁老最后决定,官阶调整成正七品,阁议叙优,入档记卓异一次,下次考课选任,优缺即补。

    其余丘好问擢升正八品,实授富口县县丞,宋公亮擢升从八品,实授富口县主簿,杨井水擢升正九品,实授富口县典史。罗人杰、王审綦授把总武职,姚锦棠授千总武职,三人调任南湖口巡防营,姚锦棠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