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两个从来没听说过的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变工组、生产队。

    路南游击支队,枪不多,便他娘的人多.

    妥妥的全民皆兵!

    民兵们憋着笑,列队报数

    趴在地上静态练举枪的变工队员,第一次被人不断将自己下意识抬起的头踩低。

    两百斤能挑,百十斤能能举,他娘的就举不了这十来斤的枪?

    搞不明白那枪口为什么老是要晃

    三人一组爬墙的民兵玩得最开心,以前翻墙好像难,现在两个人垫背,一个人小跑两步上墙大腿贴到墙后,稳住身体拉后边的战友上墙头,自己下墙扯住自己战友的腿,再将最后一个战友扯上去。

    终于知道抓衣服不行,扣手指头也不行,拉战友上墙得用老虎扣!

    三秒上墙法,专为对付鬼子步兵操典的四秒打移动靶.

    八路拼刺刀看家本领,教官似乎觉得他们还不错,根本不教,反而教他们如何在战场上迅速取刺刀。

    还教他们握刺刀时要让刺刀刃向后,虎口向上

    一切似乎都与以前的训练有很大的不同。

    至于玩雷的,终于见识到来自于给教官助手给大家展示的高级战术。

    某些会使刀弄棒的不服气,被李老三揍了个鼻青脸肿后终于心悦诚服。

    村外的侦察组,趴在阳光下看着村子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水泽。

    不时回头,听着村里传来枪声心里痒痒得厉害。

    几个视力好,又有点文化的民兵被选出来当观察员。

    村子不大,站在屋顶的民兵们在学习如何判断村里各高点的位置。

    小红缨站在村南广场。

    正在给民兵指挥员们讲解如何布置火力,如何进攻,如何防守。

    三人组进攻策略,所有的战术似乎都不是以前那种打伏击拉了地雷,跟着扔手榴弹然后打三枪冲锋的方式。

    说到兴头处,小红缨抬手,驳壳枪对对准晒场尽头三十余米外挂着的一个木板。

    砰.

    枪响。

    子弹将碳笔画着几个大小圈的半胸靶木板中间又打了个窟窿眼儿。

    跟着得意讲解:“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跟鬼子拼刺刀,因为,跟鬼子拼刺刀,咱们跟鬼子的伤亡比能达到二比一就算高香。”

    “不拼刺刀那怎么打?”

    “用枪打啊,笨蛋”

    “我们枪法不行,队长经常说什么三点一线,那鬼子他又不会趴着不动”

    “所以,要找枪感”

    “枪杆?”

    “找开枪的感觉!”小红缨挥着驳壳枪:“你们都是老战士,要找到我说的感觉”

    “我能找到感觉!可是,每次子弹打到哪去都不知道.”某个民后缩着脖子。

    “最重要的是,在战场上一定要冷静,你想啊,你紧张,敌人难产他不开枪。”

    “只有在你不紧张的时候,手才不会抖,才能打中敌人”

    下游突然出现一艘小船,河面与平原齐平,船上的人根本看不到原来的河岸在哪里。

    只能凭经验撑着竹杆划船一路向西。

    到了某个位置后,小船调了个方向往南。

    南边不远处有个村子。

    也许是早就知道这条河偶尔会发大水,所以村庄才会建在比平原土地略高的缓坡上。

    看到有人划船过来。

    在村北趴着的三人警戒组,其中一个人迅速起身离开跑进村里:“报告,北边来了艘小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