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圆舞曲的英文叫做“altz”,如果换做是音译,即为华尔兹。

    作为舞曲,华尔兹一般曲调悠扬轻快,从18世纪发展以来,已经转变出了多种形式。其中,以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地最为传统正宗。

    起初,莫扎特写过五十首短小精悍的,之后舒伯特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百多首热烈著名的圆舞曲,等到施特劳斯父子再作改进之后,维也纳圆舞曲真正地走进世界人的视野中,让全球都掀起了这样一股热烈欢腾的圆舞曲风。

    维也纳人很喜欢圆舞曲,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在维也纳当地乐团的任意一场音乐会上,倘若没有演奏两首以上的圆舞曲,那么这场音乐会就是失败的。

    而这首更是维也纳人心中最为经典的存在。

    ,被美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其音律协调优美,音符富于变化,每一个活跃着的乐符都仿佛是多瑙河上熠熠生辉的波光,泛着钻石一般灿烂的光辉。

    这样一首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曲子,演奏得优美是理所应当,但如果演奏得初中非凡则是难上加难!

    越是大众的音律,便越难让人感受到乐曲中的出彩点。帕雷森剧院每天下午的排练结束前,都会全乐团一起演奏一遍,他们的琴声端庄大气,但是对于帕雷森的老观众们来说,这些年却没有太多的变化。

    而如今,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里,小提琴正用极轻的音高演奏着,每个人的拉弓频率都极小,将那春风拂过多瑙河、万物等待黎明苏醒的情境描绘得生动活泼。

    在这样的舞台上,大多数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团队最前方的那个青年身上。

    这个刚刚还站在指挥台旁边的青年,此刻正微微垂眸,认真仔细地望着自己的左手。他的左手修长削瘦,以极快的频率在琴弦上按动着,但是右手却用非常谨慎的幅度拉动着琴弓,演奏出一种紧张期待的姿态。

    过去帕雷森剧院连续一个月的场场爆满,很多老观众都是知道的,甚至在他们其中就有不少给剧院贡献了无数的演出票。而此时此刻,他们的耳朵正聆听着美妙动人的音乐,目光则聚集在台上的青年身上。

    哦,这样耳目结合的视听盛宴真是太棒了!

    难怪之前场场爆满啊!

    在金发碧眼充斥了大半个欧洲的时候,一个黑发黑眸的华夏年轻人真恍若一股清流,让他们感受到了含蓄优雅的东方美。这个青年有着俊秀精致的眉眼,清贵自若的谈吐,和镇定自若的气质,真是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啊!

    更何况,他还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曲子!

    在里,第二小圆舞曲的主题b原本应该是一段降b大调的合奏曲目,用优美委婉的音调歌颂着少女们在阿尔卑斯山下嬉笑玩乐的场景。

    但是在华尔斯先生的改编里,主题a刚刚结束后,整个乐团倏地寂静下来,只有长笛还在轻声地伴奏reads;。

    在观众们的惊讶中,一段轻快愉悦的小提琴华彩倏地响起!

    那个耀眼卓越的青年跳着琴弓,以极强的技巧表现出了一首截然不同的!

    原本作为一首难度极低的圆舞曲,几乎是学过三年以上小提琴的人,都可以自由演奏。这首曲子并没有想用超高的难度压住音乐家们,而是想将美妙的旋律传递给众人。

    而此时此刻,那仿佛魔法一样的高难度跳弓则是让全场的观众一片哗然!

    他们怔愣地看着那个清俊漂亮的青年专注认真地演奏着,他的手指好像有了生命,如同蝴蝶一般飞速地舞动着。指法虽然简单,但是右手的高难度技巧却让人感叹,没等观众们接受,只见下一秒……

    青年的左手倏地拨起琴弦!

    左手拨弦,这已经可以算是演奏级别的技巧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