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起家的,工程中的猫腻还少吗?别的不说,就说小金庄的整体动迁工程吧,歪门斜道的事也干过,而且就是田相龙教唆洪家兄弟一起干的。

    小金庄就是洪桂荣娘家所在的自然村,村庄里的人家几乎都姓洪。这样一个地方为何不叫洪家村而叫小金庄呢?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村民曾经都姓金,后来因为战乱、灾荒等各种原因,这里被洪姓家族给占据了,但地名还保留了下来。

    附近还有个自然村叫大金庄,村中仍然有金姓人家居住。

    小金庄村委会也曾经打过报告提出申请,想把村庄的名字改成洪家村,但是市里的主管部门没批。首先史志办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地名是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应该保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否则会对很多事情造成困扰、带来不便。

    可无论是小金庄还是大金庄,如今都已经不存在了,随着江北区的整体开发被拆迁,现在那一带叫金洪新村。假如有人再想找小金庄这个地方,本世纪的地图上是看不到了,恐怕只能去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地图。

    比如丁齐等人得到的《方外图志》上记录了十五处方外世界,其中内容尚可完整解读的是九处。但想根据这些记录找到地方,却是相当不容易,因为上面记录的都是宋代到明代的地名,如今有很多早已不存在。

    小金庄的整体动迁,当初就是田相龙的公司负责的。那时村里有好几户孤寡老人,住的房子很旧可是面积却不小。田相龙便打起了歪主意,他让田家兄弟上门去认亲,顺便还帮人家翻修扩建房子,承诺给这几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只要将来房子留给他们。

    认亲的戏码一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那几位孤寡老人根本就没念过书,如今还能认识几个字,全要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建国后在全国推行的扫盲运动。过了不久,小金庄就整体拆迁了,就是洪家兄弟替那几位孤寡老人签字办的手续,补偿款也落到了他们手里。

    这几笔补偿款,洪家兄弟得一半,田相龙得另一半,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了。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区别,就是洪家兄弟钱到手之后便花了,而田相龙把钱用在公司运营以及拉关系、走门路上,后来又接了金洪新村的建设项目,一举发了家。

    当然了,宗族内认亲也不是乱开玩笑的事情,洪家兄弟既然承诺了养老送终就得做到。后来当地政府建了养老院,他们就把那几位孤寡老人送到了养老院里,一直是田相龙在出钱,还专门请了护工额外照顾。如今那几位老人都已经离世了。

    田相龙当初为什么能从洪家兄弟那里分到一半的钱?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他通过关系提前知道了小金庄将要整体动迁的消息,而且也接下了拆迁工程,是他教唆洪家兄弟那么干的,也算是投机取巧吧。

    有这样的历史打底,洪桂柱如今多少也是在学习田相龙,只不过好像学得有点歪啊,而且主意竟然打到田相龙头上来了!且不说伪造协议冒领补偿款,就说洪桂柱想把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田相龙这回事吧,亏他能说得出口,大概也是效仿当年在小金庄认亲的戏码吧。

    田相龙答应“借”给洪桂柱三百万,估计这钱是肉包子打狗,拿不回来了。但田相龙肯拿这三百万给洪桂柱补窟窿,也是有条件的,往后就别再提过继那回事了。

    田相龙没吃午饭,而在离江北建设集团总部不远的一家饭店包间里,洪家四兄弟正在边吃边聊。洪桂柱把大哥、三弟、四弟都叫来了,商量该怎么分账,当初钱不是他一个人拿的,现在债也不应该由他一个人来还。

    洪桂柱喝了一口酒道:“田相龙现在生意做大了,还当了政协委员,也要身份、讲门面了,嫌我们几个给他丢了脸,影响江北集团的形象。今天逼着我非得按人家画出的道走,老老实实还七百二十万。当初钱是大家一起分的,如今就按比例再分担这笔债吧。”

    大哥洪桂梁不满道:“老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