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体,虽然和现在的简化字或原先的繁体字不太一样,但对于熟悉汉字的人而言很容易就能认出来,通过其字形以及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难判断出它原先对应的是哪个汉字。

    它们有可能经过了简化,或者就是当初写错了,但只要整个语言文字体系传承了下来,它们在这里就是正确的汉字,而且一眼就能看懂,这也许就是汉字的独特之处吧。

    这里有书籍,当然就有纸张,而且也有印刷技术。只有少数几本经典使用了雕板印刷,其他大部分书籍都是手写的,因为人口少,不需要发行那么多,刻板主要是为了保存内容。这里的纸张有两种,一种是竹纸,比较厚,另一种是桑皮纸,质地类似于生宣。

    泾阳县就是古时重要的产纸地,当地应该也有造纸匠人加入了太平军,后来跟随残部来到了这里,把造纸工艺也带进来了。上等的宣纸是用青檀树的皮制作的,而下等的宣纸也可以用桑树皮制作。

    这里显然没有足够的青檀皮,但工匠仍能以桑皮造纸。纸张在这里的产量当然不高,是很珍贵的物资,而桑皮纸比竹纸更是珍贵得多,连同书籍一起保存在专门的地方,原住民家中只有竹纸。

    丁齐等人是坐着轿子被迎进东大营的,途中还经过了一个村庄,直接到达了最中央的那个大村庄,住进了村中修得最漂亮、最舒适的一栋三层楼中。这里是东大营最高的建筑,也是原住民的神祠,是供神与藏书所在。

    神祠有前后两个跨院,跨院两边有厢房,后面的阁楼有三层。后阁与主殿的一层大厅也是东大营所有孩子的学堂。东大营的所有适龄孩童都得定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教育分两个阶段,被称为小学和大学。

    三名弟子被安排到了后跨院的厢房居住,而丁齐则住在了后阁的二楼,这里原先是不能住人的,是收藏书籍以及笔墨纸砚的地方,是神圣之所,也只有“天兄”才有这个资格。

    天兄就是这里的原住民对丁齐等人的称呼,在庄梦周和尚妮到来之时就定下了。最早庄梦周是不喜欢这个称呼的,但是后来中大营的元帅大人冯国新说:“天兄之称,上古神话便有之。贵客来自天外,而天下皆兄弟,称呼天兄亦无不可,也是对皇天上帝之敬。”

    他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庄梦周也就勉强认可了这个称呼,而且将它定为对所有天外来客的统称。庄天兄带着尚天兄到达中大营后,所发布的一条“上谕”是个预言,还有七位天兄将陆续到达,并让中大营通知东、西、南、北各大营做好迎候的准备。

    庄梦周和尚妮是最先“降临”的,他们当天就进入了中大营,被好吃好喝的当天兄供着。谭涵川是在两天后到达北大营的,当时北大营已经接到了上谕,所以谭天兄也被恭恭敬敬地迎进了村寨。三天后,朱天兄与冼天兄分别达到南大营与西大营。

    这可把东大营给急坏了,难道他们被皇天上帝给忘记了,为何没有天兄降临呢?足足等了快一个月,天兄终于降临了,而且一来就是四位,比中大营的两位都要多啊。这又把东大营民众给高兴坏了,四个村寨当天一起欢庆。

    这也可以解释,那些村民看见丁齐等人为何会那么激动?丁齐当时也有点懵逼,因为对方说话太快,口音又有些特殊,所以他没听懂,后来慢慢细问之下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才坐上了轿子被抬进东大营。

    东大营等待的时间最长,为了迎候天兄所做的准备也最充分,当得知尚未降临的天兄还有四位时,又特地新做了一顶轿子,因为原先只有三顶轿子。原先三顶轿子的座椅扶手上,分别以黄金打造了龙形、凤形、虎形装饰,最后这顶轿子装饰的是云形,总算赶在丁齐他们来之前做好了。

    丁齐等人被安顿好住处之后,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就取出了一批书籍请丁齐观看。这也是尚天兄所颁布的上谕,指定了每个大营都有收藏的几部典籍,要求各大营要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降临的天兄阅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