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防御压力不会大。”

    “只有等到各村的民兵攻势越来越猛烈,鬼子的环村深壕以及外围的封锁沟摇摇欲坠之时才会意识到问题,然后鬼子才会发起猛攻。”

    顿了顿,又道:“所以,我还有一个提议。”

    “你说。”李云龙严肃地说道,“什么提议?”

    王野道:“计算好秋收的时间,在秋粮还没成熟之前,主力部队和各村民兵尽量不要出村,就隔着环村深壕跟鬼子打冷枪练枪法就好,只有等到秋粮快成熟,才可以从地道出村向鬼子伪军发起攻击,然后在主力部队和民兵作战之时,各村百姓就抓紧时间抢收秋粮,这样最多两三天,就能把秋粮抢收完毕。”

    “等到鬼子反应过来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秋粮早已经进了地道,环村封锁壕和五道封锁沟也是摇摇欲坠。”

    “这时候鬼子最多就孤注一掷,向着浮亮山要塞发起最后的总攻。”

    “对啊,鬼子发起总攻怎么办?”赵刚道,“你们这点兵力守不住。”

    “守不住,就索性不守。”王野微微一笑说,“把要塞外层的那几条主干通道炸掉,然后退守要塞核心。”

    说此一顿,又笑道:“不出意外,鬼子这时候的粮食应该也不多了,他们还能在浮亮山跟我们耗几天?”

    “好办法!”李云龙道,“我看行。”

    赵刚和刑志国对视一眼,也说道:“我们也没有意见。”

    “好,那就按这法子办。”李云龙道,“老赵还有老刑,你们赶紧走,由我和小王留下来守浮亮山。”

    “不行,老李你不能留下。”

    赵刚断然否决:“要留也只能是我留下。”

    刑志国道:“老李,老赵,还是让我和小王留下吧。”

    无论赵刚、刑志国还是李云龙,自然都看得出来,留在浮亮山的危险性是最大的,因为留在要塞需要面对鬼子的主力部队,如果跟着化整为零的各个小分队分散到各个村庄,安全就有很大保障,因为只需要面对少量的鬼子以及伪军。

    面对危险,八路军干部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上我先。

    “你们俩就不要跟我争了。”李云龙一挥大手说道。

    “我是团长,打仗的事我说了算,你们俩得听我的。”

    赵刚当即就要反驳,不过没等他说话王野却先发声了。

    “团长,你还真不能留下。”王野道,“因为外面的小部队零敲碎打到了一定火候,当鬼子的环村深壕成了摆设,几道封锁沟也被渗透得千疮百孔,部队肯定就需要再次集结,以对鬼子发起更大规模作战,这时候就必须要有你的坐镇指挥。”

    “这样啊。”李云龙点点头,又说道,“你说得有道理,那我走。”

    赵刚又对刑志国道:“老刑,你也是鄂豫皖出来的老红军,军事斗争经验比我要丰富得多,所以你也别跟我争,就让我留下来吧。”

    刑志国道:“那好吧,我跟老李去外面。”

    王野哦了一声又说道:“哦对了,这样的话,大孤镇、青云镇还有李家镇就不能太快放弃,至少需要拖上一两天,以便于将弹药转运到各个乡村。”

    赵刚便道:“老李还有老刑,你们先走,电话我来打。”

    李云龙和刑志国便不再矫情,带着各自警卫员离开。

    赵刚则一把抓起电话,说道:“给我接青云镇。”

    “张大彪吗?我是赵刚,情况有变。”

    “你们一营则坚守青云镇至少两天。”

    ……

    平安县城,近卫第二师团部。

    龟川清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