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火光连绵不绝,壮观无比。刘备与亲随飞驰而过,见此情形,不禁涕泪长叹:“本欲举火归故乡,不想竟狼狈西归,我该如何去面见庭坚呢?”

    刘备如此率中军撤离,便是彻底让张羡与徐庶所部陷入了绝境。

    张羡见主帅已然撤离,不明所以,但仍然誓死抵抗,可部众的战意却低沮至极,曹骑们越过马拒,杀入徐州军中时,可谓所向披靡,很快就将汉卒切割成数部,张羡也深陷重围之中。

    因张羡腰挂漆金的御赐中兴剑,曹军都知晓他是汉军高官,于是有二十余人来围着他攒刺。马很快被刺死,张羡也只能下马步战,又激战数个汇合,一个曹兵戳中了张羡,沿着铁甲与裙摆的间隙划破了一条大口子,随着长戟往外抽出,里面的肠子都跟着流了出来。

    一些晋阳兵见主将受伤,便试图过来为张羡解围,但终究不能突围过来。张羡自知必死,也懒得去揽肠子,而是从腰间抽出御剑,挥手将流出的肠子截断,继续与曹兵死斗,曹军见此形状,也不由得恐惧后退,只是围着张羡,却不再上前。张羡对此笑了两声,便拄着箭坐在泥地上,呼了两口气,随即没有了动静。

    而另一边,徐庶仍在督战,西面的败势他已止住,正面虽呈梯式节节后退,但曹仁到底兵少,即使率部数次冲锋,也已精疲力竭,实在冲不动了。故而徐庶在两面实行包夹和齐射,到底用兵力的优势将曹仁打了回去。

    但这于大局形势无补。

    刘备后撤的消息很快也传到徐庶耳中,他闻罢,面色如常,只是派使者对来援的张飞说道:“今日之败,是我谋划不周的过错,想要反败为胜,已是不可得了,当务之急,当是全军而退,君侯带的多是骑兵,乃是我军中精锐,不可轻弃,我麾下多是步卒,欲逃也难得,所以君侯当先西归,我自率部殿后。”

    张飞得知消息后,回说一句“珍重”,也不再留恋战场,率部自东南撤走。

    徐庶便携众且战且退,将随军带来的箭矢全部射出去。曹仁不知缘故,还道眼前的汉军要率众搏命了,于是便停止冲击,与汉军保持两箭程的距离,一面与曹操汇合,一面观察徐庶的破绽。

    此时天色已完全昏黑,曹军在远方屠戮着未来得及逃掉的汉卒,而汉军诸将都聚集在一起,做最后的军议。徐庶对身边的拓跋匹孤、拓跋力微、黄忠、射坚诸人说:“此时夜色已至,月光未明,大概是最后逃亡的机会了。你们趁贼军未及反应,挑选些精锐,都去追明公吧!”

    众人吃了一惊,都劝阻道:“徐君乃是霸府智囊,我等俱死,也不当令徐君有损,徐君当先行才是!”

    徐庶却摇首说:“三军因我在,才不致溃退,我若先逃,你们能挡贼军吗?”众人皆哑然。

    随后徐庶又劝慰说:“老师还在长安,只要有他在,府中哪里会缺智囊?你们才是军中的栋梁,勿要多说了,快去吧,来日还多得是你们厮杀的时候,你们早走,我也能伺机逃脱,你们再犹豫,就都死在此处了!”

    众人皆知其苦心,不禁流泪拜谢,当晚就点出三千精兵,趁着昏暗的夜色悄声离去了。

    此时的徐庶所部多已受创,能战的大约只有八千余人。故而徐庶将这八千能战之士聚集一处,其余伤员都放他们歇息,叮嘱说:“若贼军来,可奉兵降之。”而后他亲自巡视属下,问他们道:“我今与诸位同死,可有遗恨?”汉军皆高声答说:“与徐从事同死,不恨!”徐庶闻言大笑。

    曹军等了两个时辰,见徐庶所部一直驻在此地,既不后撤,也不投降,终于决定于夜中进行终战。曹军骑士们没有妄发异动,而是举着火包抄汉军两翼,将其尽数合围后,才派人问道:“你们是何人所领?何不归降我军?河内的司马公、徐州的昌将军,还有你们河南关老虎,都向我军投诚了。若能弃暗投明,元帅未尝不能放尔等一条性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