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神色。孰料刘范策马靠近,低声笑道:“何必如此紧张,我与张司马说来还算假兄弟,今欲与之一晤,还有不成吗?”他抬首望了眼北山,又补充道:“若是担忧,我可令大兵驻守在外,只带几十人入城,可否?”

    见刘范如此友善,来人便说道:“那请使君到关中稍坐,张司马在南郑,不在此处,守关的一向是张二郎,我等向他禀告,大约半个时辰便回。”

    刘范因此直入阳平关,坐在关后的一间屋子里和士卒一起烤火。不久,一个身着皮铠的大汉领着十余人前来相见,刘范看了一眼,便认出是张鲁的二弟张卫。张卫甫一见面,还未寒暄,便见刘范忽然拔刀,擎己脖颈,刃加肌肤。众守卒目瞪口呆间,刘范一行人已将张卫拿下,并以其为人质,要求守卒们开门。

    守卒多是自蜀中来的乡人,但也信奉五斗米道,故而心中既不愿意背叛张鲁,也不想与蜀军开战,导致一时间战也不是,退也不是。刘范继而又堵住张范的嘴,对众人朗声承诺,只要打开关门,他不仅对开关者有金银重赏,而且也不伤米道中任意一人。若仍有人一心寻死,违背王命,则必受九族之诛。此言传出后,守卒顿做鸟兽散。

    剩下的少许人打开关门,令蜀兵们鱼贯而入。刘诞见兄长如此冒险,不由埋怨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兄长身为一军主帅,何必如此冒险?”刘范却只澹然一笑,回答说:“我有身后大军为倚仗,又如何算得上冒险?”

    继而率军东奔,入沔阳,进而包围汉中郡治南郑。张鲁此时尚在家中享乐,浑不料刘范忽然起兵,不由大惊失色。等听闻胞弟受擒以及刘范的允诺后,他别无选择,只好批了身狐裘孤身出城,到刘范帐中表态效忠。刘范也不计前嫌,当众释放张卫,继而与几人设宴欢饮,延席上又倒酒击乐,颇为亲昵,仿佛从未有过芥蒂一般。

    张卫到底沉不住气,问刘范说:“公子如何敢孤身犯险?不怕我兄长不顾生死,与公子偕亡吗?”

    刘范闻言,不由一笑,弹指说:“我与张司马多有书信往来,素知司马为人:司马虽有雄心,却无决意,之所以能守关中,但是由二郎做豹胆。故而我见有机能擒二郎,便行此一招,司马失了豹胆,哪里还能与我相搏呢?”

    二张听罢,当即心悦诚服地说道:“公子之智,犹如天授。”而后又问起刘范北伐相关事宜。刘范挥手说:“先不急,我还在等一个人,他若来了,此后的事情就都不是难事。”

    这话说得旁人不明所以,但刘范却只澹然饮酒,不多做解释。直到两日后,董昭到营前登门拜访时,众人方才恍然大悟。

    董昭此行颇多波折。自从发现京中形势不对后,他立刻潜逃出京,以防为司隶府所生擒。他原本计划即刻赶到凉州,等两州士卒汇合后,直接随军打回长安。孰料刚刚行至武功,便得到凉军奇袭长安,吕布得封大将军的消息。这使董昭大为惊疑,只得暂时停留在当地乡野,不断打听西京的形势变化,等完全弄清楚长安政变的详情后,他这才醒悟:自己辛苦谋划数载的大局,竟全然为贾诩做了嫁衣,而自己却一无所得。

    一腔愤满之下,董昭当即改换路径。不再前往凉州,而是自郿县入斜谷,走褒斜道入汉中,特意前来投奔益州州府。等刘范见到他时,他只一身麻衣羊裘,骑一只青牛,只有头上一顶儒冠还能显示他儒士的身份。

    董昭坐定之后,开口便问刘范说:“公子可有鸿鹄之志?”

    刘范当即大笑,摆手说:“先生何必做此矫饰之语?我大军既已至此,莫非还会无功而返?先生只需与我言说,关中形势如何,凉人有何布置,我自会决断。”

    董昭见刘范笑意之余,眼中尽是澹漠稳重,心中也不禁大定,于是眼珠转了一会,放慢语气说道:“如今吕布正攻略河东、弘农一带,关中并无大军,公子何不快马北上,兵出关陇?一旦攻下西京,天下何足虑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