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不禁心中一清。

    见众人焦躁稍去,陈冲这才继续说道:“可惜,除去这几株白梅外,这里已是无用之地,何必攻取呢?”众人闻言不禁大惊,庞统连忙出言询问道:“老师何出此言?若不攻下此原,如何能得骆谷,断贼子粮道?”

    陈冲捻须笑道:“我何时说过要攻打骆谷?”

    原来此次南下,陈冲并未谈及作战意图,但众人也都没有疑问,自古以来,断敌粮道都是上策,故以为陈冲此行必然志在骆谷,可实际上陈冲志不在此。他继而向众人解释说:“刘范倾国而来,接连大战,气势已竭。可我若夺下骆谷,固然能断其归路,然蜀人震恐之余,必以为不胜则死,强鼓余勇,与我等拼死一搏。我麾下虽是久战之兵,但是与奋死之徒作战,亦难取胜。故而我此次前来,意图非是夺路,而在逼战啊。”

    众人这才领悟陈冲意图,原来主帅并不打算避战,而是要与蜀人决战。董越等将领面色不由转为铁青,虽说麾下都是最善战的凉人,但要与数倍之敌会战,也实在不是他们想看见的,诸葛亮询问道:“老师可有必胜的把握?”

    陈冲收敛笑意,慢慢说道:“战场难以捉摸,人心难以驾驭,故而从古至今,都没有必定成功的战事。可如今快到春耕时节,关中仍在兵乱之下,百姓无法耕种,存粮又几乎耗尽,关东形势更是糜烂至极。若再拖下去,今年三辅必兴灾荒,东都也将不保。即使没有把握,此战也要打下去!”

    说到最后,陈冲的语气已有些伤感,他不再看兰梅原,转而翻身上马,对众人说道:“在这里也无用,走,回阵中去。”邓芝、吕乂等人极不理解,问道:“老师走得这么急,不再看看吗?”

    一旁的胡轸向他们解释道:“此地虽然险要,可以做据点坚守,却不足以进行合战,待后续贼军来齐,他们自己便会下山应战,使君要另看合战的地点了。”众人将信将疑。

    等陈冲一行人回营不久,在渭北的斥候便陆续见到蜀人来援。一连四日,每日都有蜀军的行伍从槐里南下渡河。而在兰梅原的刘范,在张松率众赶来后,果然也不再固守。他带兵下原,选择背靠沙水,在骆谷北面的平原上扎营,营寨自南向北绵延近二十里,显然是打算在此处与汉军合战。

    在此期间,也有人向陈冲提出建议,不如趁刘范大军尚未完全集结,立足未稳的时候,袭击刘范的营角。但被陈冲拒绝了,他反对说:“如此虽能小胜,但难伤刘范根本,反会陷入僵局。倒不如等他大军齐整,如此正可一战而克。”

    这般等到第五日,北上的蜀军终于尽数赶至战场。到用早膳的时候,汉军士卒遥望蜀军营帐中的炊烟,浩浩荡荡仿佛是倒流的瀑布,重新从军的凉人们相顾失色,私底下议论说:“蜀军到底有多少人?”还未说出个结果,忽然又听见东面的蜀营里隐隐传来歌声,一些耳朵敏锐的人听出来,这些蜀军在唱《驺虞歌》:

    “彼茁者葭,壹发五耙。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鬃。于嗟乎驺虞!”

    《驺虞歌》本意是赞颂男子在狩猎时百发百中的风采,后来传入军中,军士们便以此来鼓舞士气。此歌歌词虽然简洁,但旋律却极雄壮,配以蜀人高亢的声量,反复吟咏,似有一股登天之势。

    张既不甘示弱,便令将士们聚集在一起,一齐唱《无衣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歌》是关陇名曲,乃当年楚昭王为吴国灭国,楚国忠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乞师时,秦哀公所作。起初秦哀公并不愿意援助,但申包胥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这才感动了秦国君臣。故而此曲节奏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