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习武之人。」

    冯不行说着摇了摇头。

    「其实若是长信侯闲暇,在下倒是有几个修行上的关隘,不知道君侯可有兴致为我解惑?」

    苏彻一时恍惚。

    当年在山阴县,还是这位冯公公手拿把攥的教了自家几招运剑的剑式,凑成了当年的那点家底,如今居然反了过来,到时要找自己答疑解惑。

    只是不知道这位登入五品已久的大貂珰找自己问什么。

    「冯公,你我老相识,莫要这般打趣我,冯公有问,苏某自当效劳。」

    「我听闻玄门法度,宇宙为一大周天,人身为一小周天,若是周天有缺,当做如何?」

    这……

    苏彻也唯有组织一下语言。

    的确,冯不行所说的乃是玄门最基本的法理之一,即人身为一小宇宙,与外界这个大宇宙彼此对应,因此玄门修行的一个根脚就在于肢体务必健全。

    不然别人阴阳协调,六根具备,您这里阴阳不调,缺了个阳根,别看只差那三两肉,差得可就多了。

    这样的身躯不要说是玄门,就是隔壁的光头也不收。

    就有佛经云「门不纳黄门」,不仅不收太监,连天阉之类的天然残缺都不收。虽说是「普度众生」,却是不度太监。所以说做人万万不可太监,不然当真是超脱无期。(本世界佛家一样有这样的规矩。)

    所以说宇文睿修行玄门,他是北朝的太师,不是北朝的司礼监掌印。老苏要想转修玄门,曾经是的确不行,不过后来领悟了天人化生之理,这才算是有了可能。

    只是老苏却终究不肯走出那一步,自然是有其考量,这就非苏彻所能知晓了。

    「冯公不修玄门,管这些做什么?玄门的存思一路修行,的确是以人身为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人身作为前提,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法脉,修行阴神,然后转化为阳神,这就是一脉。上古之时,外丹法昌盛,以外丹成就,也算是一脉。更何况我以为人身为一小天地,未必要做表面意识上的解读。」

    「哦?」

    冯不行也在其他修行人那里得到过类似的解读,不过他既然以武道迈入五品境界,自然不类同那些人云亦云之辈,心里自有一杆尺在。

    「其实不瞒三郎,我修行武道,以壮大血气,养炼穴窍为入门,用的也是玄门观想的路子。」

    冯不行在路上随口说着:「既然周身皆有神明,则动卧之间自有伟力。」

    这观想体内神明,的确是玄门修行的正路。

    不过借由穴窍,恐怕也与玄门的存思有不同之处。事实上玄门内各派的存思之法也各有不同。

    譬如茅山派传有「真灵业位图」,其中各路神明皆是史上有名的人物,或者为真仙,或者为魔君,或者为帝王将相。而黄天道则是观想周天星神,以周天星宿对应人身。神霄道则是以脑宫为九天应元府,内有天尊雷将。

    「只是后来这条路渐渐走得不通,便走了别的路子。」

    武道修行果然是不易。

    苏彻听到冯不行如此叙述,心里也是隐隐有感。

    武道之所以尚未如剑修一般开拓完毕,根底里还是在于除了低层次修行之时往往要借重玄门、佛门乃至魔门这几家已经成熟的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对于天人九法更加高屋建瓴的表述。

    譬如黄天道的《太上六龙回日真诀》、上古青帝的《太乙东华玉书》、佛门的三际劫经等等,这些修行法门不仅代表着一条通往超脱的通天大道,更代表着不同宗门在不同体系下对天人九法的阐释。

    可惜,武道修行即便是在中土发展到了现在,也没有类似的

    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