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混种为主。

    左庄这边的地里,本来已有作物。

    那是前任庄主冯员外时种下的大麦和小麦。

    经过一个冬天,麦苗窜了一大截,日渐开始成熟。

    二月的时候,老秦头就找过左梦庚,提及灌溉问题。左梦庚亲自做主,给左庄批了两架水车。

    如今这水车可派上了大用场,从河里提了水上来,顺着蜿蜒的水渠流入一块块麦田,极大地缓解了旱情。

    庄里不忙的人也被动员起来,开始将空闲的土地翻耕,准备下种。

    此时种下的,多为高粱、谷子和大豆,还有黍稷等庄稼。

    “不要种这么杂,反而不利于管理。咱们就只种一种,那就是大豆。”

    左梦庚在老秦头和陈芷的陪同下,视察耕地情况,也提出了想法。

    老秦头有些犹豫,但事关肚子的大事,不得不说。

    “少爷,田地是可以混种的。只种大豆的话,太浪费地了。到了秋儿,怕是要少收不少。”

    左梦庚却不这么看。

    “咱们的地本来就少,如果啥都种的话,反而样样收成都少。不如专精专种,提升单一庄稼的产量更好。”

    他又指着麦田道:“明年的话,大麦也不要种了,专种小麦。”

    虽然大麦的成熟期在五月,比小麦的夏至收割早了不少,可以提前将耕地他用,但大麦的营养成分、产量、口感等,全都不足,远不如小麦实用。

    见他连这个都要改,老秦头大急。

    “少爷,可不能呀。咱们庄子的田本就不多,再这么干,不少人都要饿肚子呢。”

    左梦庚哈哈大笑。

    “老秦叔,你不会觉着咱们这一万多人,都要靠这点地养活吧?”

    “这……”

    老秦头被问住了。

    一辈子的庄户人家,最舍不得的就是田地浪费了,恨不得每一寸地都种上庄稼才满足。

    可左梦庚说的情况也是事实。

    整个左庄也就千亩来地,就是再精耕细作,也不可能供应的了一万多人的口粮。而且还有一个军营,更是耗粮大户。

    老秦头急了,不停跺脚。

    “那可咋整?”

    左梦庚宽慰他。

    “还能咋整,买粮呗。”

    事实上左庄现在的口粮,大部分都是外购的。

    虽然花费不少,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所幸有临清各大家族支持,左梦庚想要买粮的话,倒也方便。

    老秦头却对这个情况很不满意。

    “一直买粮哪成啊?少爷,听说你赚了不少钱。要不……咱们多买点地不成吗?俺们庄户人家有的是力气,再多的地咱们也能种。”

    左梦庚满头黑线。

    “如今地不好买,再说钱财还有大用,日后再说吧。”

    买地怎么成?

    有多少钱都不够啊。

    哪有抢地来的痛快。

    左梦庚来此,除了规划庄稼种植之外,还有一件大事。

    他取过包袱,交给陈芷。

    “这些都是西洋作物,据闻亩产惊人,而且耐旱,不需要太多的水灌溉。你在庄子里寻找几块空地,进行试种,看看效果如何。倘若可以,明年咱们就推广种植。”

    听说是新作物,陈芷不禁小心了些。

    “可有种法?”

    左梦庚将徐光启的书稿交给他。

    “此乃徐玄扈公亲笔手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