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猪队友出现了。

    随着孙承宗的战略“靡费甚巨、了无寸功”,天启、阉党和他的矛盾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源,并非真的是孙承宗花费了大量的军饷却没有成效。而是孙承宗把钱都用了,导致天启无钱可用。

    天启要干什么呢?

    他要修三大殿……

    工部经过核算,修建三大殿需要耗费三千万两白银。

    这个成本把天启也吓了一大跳,觉着其中有猫腻。

    他本人可就是木匠高手,对于建筑不算门外汉,于是亲自动手。最终到了天启七年,三大殿修缮完毕后,总共用银多少呢?

    五百九十五万两白银。

    如果单从户部、工部给出的工程预算和天启修建的实际花费比较起来,着实省了一大笔钱。

    后世就有不少人以此夸赞天启,觉着他不错。

    可你他喵的有近六百万两银子修房子,给孙承宗加强辽东防御他不香吗?

    这作法和西太后有什么区别?

    而且即使是五百九十五万银子,能从哪儿来?

    只能减少在辽东和九边的投入上省出来。

    这就是孙承宗和天启的根本矛盾。

    作为天启的身边人,阉党当然明白主子的心思。加上政治上的矛盾,让他们立刻发动了对孙承宗的攻势。

    用到口号嘛,就是那个。

    【靡费无数,了无寸功】

    并且这个口号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了。

    因为孙承宗到了辽东后,确实不打仗。

    可一个大战略的实施,要想建功,必然是数年、十数年甚至要数十年才能看到回报的。

    孙承宗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为了缓解“天下人”的质疑,孙承宗不得不动用还未成型的军队,草草地发动一次攻势,希望能够缓解天下悠悠之口。

    这就是导致孙承宗下台的柳河之败。

    其实柳河之败的结果,对明朝来说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辽东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孙承宗的战略如果持续下去,后金依旧找不到任何的出路。

    但这场败仗让孙承宗下台了,他制定的十面围困的战略,也由于阉党的为反对而反对彻底流产。

    不但如此,阉党更是将手伸向了辽东。

    结果袁崇焕和王之臣督抚不和,重现了当初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情形。

    袁崇焕怒而辞职,本来好好的辽东局势一泻千里,再无挽回的余地。

    同时随着朝中东林党的溃败,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不得不下台。

    没有了袁可立的全力支持,毛文龙也就成为了无根浮萍。不但没有守住辽东半岛,也只能坐视朝鲜被后金逼降。

    他自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孤岛,完全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作用。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毛文龙在军事上已经到了尽头。

    后世那些认为困守皮岛的毛文龙能牵制后金的人,就和常凯申觉着卫立煌只要带领沈阳的国军西进、就能解锦州之围甚至战胜我军一样,全都是想当然罢了。

    在许多人的眼中,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就是数字那么简单。

    好像有十万大军,就能发挥出十万大军的实力。

    完全不考虑战斗力的。

    毛文龙要是真的能够牵制后金,还需要看着后金逼降朝鲜,又丢了辽东半岛?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