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最终来到泰山脚下。

    这里早已搭建好了宏大的祭坛。

    左梦庚由张振秀和黄宗会在前引路,来到祭坛之上。

    无数人的见证之下,左梦庚分别向天地山河、日月星辰、风雪雷雨敬香。

    礼成之后,礼炮轰鸣,足足一百零八响。

    这代表着左梦庚已经得到了天地万物的承认,可以称帝建国。

    侯洵心潮澎湃,昂首阔步走上祭台,当众宣读诏书。

    “天地护佑、奉民承运皇帝诏曰:盘古开天而有阴阳,女娲造人而有万物,炎黄恩泽而有中国。夏启新章,秦创新制,封建而至今两千余年。时天地变换,星月轮转,万物竞新,不同旧世。我上下臣民,当悟沧海桑田之变、顺天下大势之威,以此方能保我中国世代永昌、祸患永消,恒为天下之主。国为新,民为本,天地为纲。自今日起,国号中华。凡日月所照,皆我中华之土……”

    观礼的百姓纷纷热议,对于新的国号十分满意。

    而且这个国号明显和曾经的那些王朝完全不同,特别是对于不是汉族的夏国百姓来说,更多了一份认同感。

    这才像是一个国家的样子。

    诏书的内容很多。

    除了明确国号之外,还宣布了国都所在。

    之前外界一直都有讨论,都认为当夏国统一之后,都城必定迁往京师。

    然而今日的诏书当中进行了明确,国都就在济南,并且更名为上都。

    除此之外,南京更名为南都。

    有心思灵活的,立刻感觉到了玄机。

    既然国都之外又有南都,那是不是还有东都、西都和北都?

    之所以没有公布,是否因为那些地方眼下还没有统一?

    在国号和国都之外,又公布了皇帝尊号,也就是曾经的年号。

    年号:新中。

    只是帝国并不以年号纪年,而是发布了公历和夏历两种历法。

    公历就是后事普遍使用的阳历。

    诏书中做了说明,乃是为了与世界接轨,方便同世界各地交流。因此以耶稣诞生、佛教传入中国之时为公元元年。

    帝国成立时,则为1644年。

    夏历就是黄帝历,这一年为黄帝4341年。

    一直使用的农历,确定为中历。

    帝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因此帝国百姓对于公历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诏书当中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成了夏军的更名。

    从今以后,夏军正式更改为国防军,内部的编制结构则保持原样。

    完成祭天仪式,左梦庚重新启程返回万民广场。

    这里就是之前的泉城广场,为了配合建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全新的万民广场非常宏伟广阔,足以容纳五十万人举行大型活动。

    而这里才是整个开国盛典的核心区域。

    来自于各地的国防军代表早已严阵以待,准备接受皇帝和百姓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