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最后一道大门。

    倘若后金没有越过蓟州,那么在皇帝、朝廷甚至天下百姓看来,性质和以往的蒙古劫掠一样。

    反正都习惯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当后金越过蓟州、叩阙京师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事关王朝兴亡、动摇国本的巨变。

    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当年瓦剌闯入京师城下、差点逼得大明迁都的故事。

    出现了这种局面,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人担责。

    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袁崇焕,也就死定了。

    可以说,军事上,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过错。但是他忽略了,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

    然而听到左梦庚的分析,茅元仪的悲愤喷薄而出,颇为癫狂。

    “这怎么能怪袁督师?蓟镇之祸,早在孙阁老主政辽东时便已提出。这么多年,朝廷可曾重视?就在数月以前,袁督师还曾提及蓟镇隐患。明明朝廷视而不见,如今却要将罪过推给奋战之功臣,天理何在?”

    左梦庚颇为吃惊。

    “茅先生所言当真?”

    他对己巳之变的了解,也只是大面上的。最多有一些军事上的细节,但其余的资料一无所知。

    茅元仪说袁崇焕甚至是孙承宗早就知道蓟镇存在隐患,真的超出了他的认知。

    茅元仪怒气难消,声音颇大。

    “鄙人虽远在保定,但一直关注朝局。袁督师之奏报,鄙人全都有幸见过。”

    左梦庚不由得勒住了马,看着四周一片压抑的黑,不禁心生悲凉。

    他原来也以为,袁崇焕乃大言不惭之辈,妄言邀名,最终导致了辽东的局势崩溃。但是现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情报来看,袁崇焕明显是最冤枉的那个。

    就拿袁崇焕所谓的“五年平辽”来说。

    袁崇焕提出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什么?

    是涉辽诸事,一言而决。

    也就是说,袁崇焕要求整个辽东方面的事务,都归他说了算。

    平台召对的时候,崇祯答应的好好的。

    可随后,都没有过去几个月,崇祯就毁约了。

    这位皇帝干了什么呢?

    停发蒙古各部抚赏,大荒之年停止市米。

    这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东蒙古各部纷纷倒向后金,也为后金打开了绕过宁锦、从蓟镇破关的道路。

    当时袁崇焕上书明确表示反对。

    反对无效。

    之后,崇祯又裁汰蓟军,导致蓟镇各军哗变。

    虽然蓟镇位于关内,似乎不归袁崇焕管辖。可蓟辽本就一体,否则也就没有蓟辽总督一说了。

    袁崇焕再次发对。

    依旧反对无效。

    逼得袁崇焕没办法,不得不参与到裁军中来。

    为了什么?

    不过是员工给老板擦屁股。

    这两件事,直接导致己巳之变发生后,后金大军如入无人之境,纵横京畿。

    试问,这能怪到袁崇焕头上吗?

    袁崇焕为何要求辽东的事权统一,俱决于他?

    说穿了,袁崇焕要做的,不过是执行当初孙承宗辽东战略的2.0版,也可以称之为弱化版。

    孙承宗的战略是将宁锦、天津、登莱、毛文龙、朝鲜、蒙古各部、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统合起来,对后金进行十面围困。

    这个战略后来因为天启要修三大殿,动用了有限的军费而破产。

    到了袁崇焕主政辽东时,天津、登莱职能报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