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叉。

    还需要说什么吗?

    已经不需要了。

    在座的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看到这一幕,齐齐色变。

    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认为,帝国使团的到来,目的是为了同荷兰建交,巩固盟约的。

    甚至在帝国使团内部,也有许多人是这么认为的。

    而只有廖中坚、徐尔爵、孔之光以及帝国驻荷兰大使四人才知道,帝国这一次出访,最大的针对对象其实是英国。

    在这个时期的欧洲,英国并不起眼。

    人们的焦点都集中在大陆上,三十年战争令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漫长的战争将决出欧洲的霸主。

    当同一时间英国开始内战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自窃喜,认为英国上不得台面,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时机。

    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这场英国内战将会给未来三百多年的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廖中坚等人当然也看不出来。

    可他们的背后有左梦庚啊!

    当无比详细的分析和推演被他们阅读后,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皇帝陛下献上最彻底的敬意,然后按照皇帝的意志在欧洲开展他们的工作。

    干涉英国内战,打断英国的进程,消灭一个潜在的敌人。

    当然了,这个计划只靠使团自身是无法做到的。

    虽然他们有七艘三级战列舰以及四百名陆战士兵,可这个力量在欧洲算不上什么。

    廖中坚等人要做的,就是在欧洲寻找合适的对象,鼓动他们来干涉英国事务。

    最佳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荷兰。

    别看荷兰跟英国议会都是信奉新教的,而且彼此关系密切、商贸频繁,但左梦庚深切知道,再过不久,双方就要变成打生打死的对手。

    甚至都没有等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他料想如今英荷争端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哪怕并不明显,但是有了使团的挑拨,荷兰人一定能够认识到这点。

    而让荷兰人充分认识到危机的办法,就是徐尔爵在地图上画的那两个叉。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十分依赖海洋贸易立国。

    可实际上,从地理位置来讲,对荷兰十分不利。

    荷兰略微靠近欧洲北部,这就导致他们对外的航线很容易就会被人掐断。

    不论是通往新大陆新尼德兰的航线,还是通往亚洲的航线,无一例外,都要经过英伦诸岛附近。

    也就是说,一旦英荷发生冲突,英国随随便便就能让荷兰的海贸断绝。

    响鼓不用重锤,徐尔爵相信,这两个叉一画出来,欧洲的局势不可能不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