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造反,就该造反!皇帝不把天下人当人,天下人又何必将他当成皇帝。”

    左梦庚有些纳闷。

    黄道周他还是知道的,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明忠臣,怎么就这么激进地支持造反了呢?

    他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侯恂的功劳。

    侯恂推荐黄道周为东昌知府后,亲自去见了黄道周。

    黄道周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正在生气,并且还在写抗辩的奏疏。

    他认为自己是被贬斥了。

    尽管东昌知府从品轶上来将,是比他的翰林编修要高的多的。可是在这么敏感的时期将他外放,黄道周明白,自己这是恶了崇祯。

    “是老夫向陛下提及,由你担任东昌知府的。”

    “若谷公为何这般做?值此动荡之际,我等臣子理应仗义执言,伸张正义,规劝帝王重行正道才是啊。”

    黄道周愤愤不平,对侯恂也不满起来。

    “幼玄是福建人?”

    侯恂却拉起了家常。

    黄道周无奈,只得道:“正是。晚辈自有家贫,所幸读书尚可,方有今日。”

    侯恂继续问道:“据我所知,福建百姓生活颇苦。依你之见,可有良策?”

    说起家乡,黄道周不免一声喟叹,满腹辛酸。

    “福建山多地狭,人口众多。便是没有土地兼并之苦,百姓也耕无其田。”

    侯恂没去过福建,许多东西都是现了解的,便问道:“那福建百姓都以何为生?”

    黄道周小心地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说了。

    “还能如何,要么挖矿,要么便……便下海。”

    侯恂早知如此。

    “隆庆年间,我东林前辈曾倡议开海,并于福建月港设关,幼玄可知此事?”

    黄道周唏嘘不已。

    “晚辈岂能不知?虽然其时晚辈未生,然福建百姓多有议论,每每怨叹。开海本为利民之好事,为何中道崩殂,舍百万黎民于不顾呢?”

    侯恂看了看左右,四周一片空旷,不怕隔墙有耳。

    “幼玄可知当初开海,明明南直、浙江更加富庶,为何选在福建?开海壮举,又为何毁于一旦?”

    黄道周果然上心,热切地看过来,希望探得真相。

    侯恂却没有继续,而是突然问道:“幼玄,你已仕途多年。依你之见,我等忠义之辈为何步履维艰?”

    黄道周本能地想说,朝中奸逆横行,媚言惑上,把持朝政,因此才会如此的。

    话到嘴边,他又咽回去了。

    谁都不是小白,也过了热血的年纪。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该懂的早就懂了。

    黄道周唯一没想到的是,侯恂把这些原本大家心知肚明的情况放在了阳光下。

    可真实的本质能说吗?

    一时间,黄道周不禁冷汗淋漓,可是又有一些豁然开朗的舒畅感。

    侯恂轻声道:“要想实现我等的抱负,希望就不能寄托在那位身上。他……不是我们这一边的啊!”

    “若谷公您……”

    黄道周百思不得其解。

    刚刚过去的己巳之变中,侯恂可是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了崇祯的红人。

    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在想着造反。

    这让黄道周倍感荒唐。

    “我等所作所为,不过是为国为民,却不是为了这个朝廷、为了那位。从万历年间至今,我东林多少先辈讴歌泣血、舍生忘死,可曾有任何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