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庚很清楚英雄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战后统计战功的时候,做了许多工作。

    王向东家门口,政治部的军官当着周围邻居的面,朗声宣读了王向东的功绩。同时在鞭炮声中,为王向东的家属送上了战功证明。

    老实朴素了一辈子的农家人,接受这样的荣誉时,当真是百感交集。

    一方面想到死去的儿子,一方面又是莫大的荣誉,欢喜和泪水交织,却又让心里沉甸甸的满足。

    与此同时,相同的一幕也在左庄的所有地方上演着。

    也让普通的百姓们意识到了,原来英雄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光荣。

    刚刚加入新军的新兵,看到这一幕,内心受到的鼓舞更是强烈。也在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英雄。

    三天后,在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礼炮轰鸣,齐枪送别,又有九百多位烈士入驻了这里。

    全体官兵观摩了这一幕,也接受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教育。

    妥善解决了牺牲将士的问题,回过头来,还要面对伤残军人的安置。

    有五百多名伤员,是没有办法重新归队的,也不再适合征战沙场。

    但他们同样是做出了贡献的人,左梦庚不想仅仅只是给予一次性的嘉奖,就将他们抛之脑后。

    怎么安置他们,也会成为今后通行全军的惯例。

    “腿断了没什么,但不要自暴自弃。你们都在军营里接受了基础教育,又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做保障,即使回到家里,也是有用之才。我把你们交给陈主事了,他会给你们安排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做好?”

    这些因伤退伍的士兵,在左梦庚看来,也是不得了的人才。

    最起码他们能写会算,就不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能比的。

    庄子上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管理起来的难度也在增加。只靠陈芷一个人已经不行了,必须要增加行政管理人员。

    原本左梦庚还在愁这件事,但这一批的退役士兵,却成为了解题的答案。

    足足有一百八十多位士兵归入陈芷麾下,会成为左庄的基层管事。

    说穿了,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官员。

    而且和大明的官员不同的是,这些人是真正下到基层去的,更加懂得最底层百姓的艰苦和问题。

    将来走出来为政一方,不知道比大明那些只知道饱读诗书、眼高于顶之辈强多少。

    除了被左庄吸收了一百八十多名士兵外,剩余的三百多人更是有去处。

    那就是第二师。

    虽然决定了优先完善第一师,将第二师当做新兵培育基地。

    但新兵培养的好不好,也要看教导的人如何。

    这些老兵当然就是最好的教官。

    有这三百多人充任到第二师的基层,那么第二师的骨架也就搭了起来。第二师新兵成才的速度,也会快上许多。

    军队的事务刚一结束,左梦庚还是不得闲,又被拉到了庄子上。

    大半年没有回来,庄子上的变化非常明显。

    肉眼可见的,居民区的面积变大了许多。就在原来庄子的外围,又兴建了一大片的房子。

    “那些人拿着你给的介绍信过来,一路上受了不少的苦,惨不忍睹,我便组织大家伙,将他们安置了下来。”

    陈芷说的,就是那些从遵化南下的百姓。

    他们真的走到了临清,并且找到了左庄。

    因为有左梦庚的安排,庄子上不敢怠慢,立刻将他们安顿了下来。

    对这件事左梦庚很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