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此乃祖宗遗留,或许本寺建成之日即有。”

    柳一元也起了访古的心思,问道:“不知贵寺何在?建于何时?”

    老僧指着西侧山脚边,道:“那便是敝寺,名曰梵呗(bai),据说始建于三国。”

    众人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近在咫尺,却有一座千年古刹。

    慧源见众人似乎很关心这件事,小心翼翼问道:“各位施主,这位曹子建可有什么牵扯?”

    茅元仪一愣,反问道:“大师不知这曹子建是何许人吗?”

    慧源茫然摇头。

    “贫僧愚鲁,贻笑大方了。”

    一个山野和尚,不知历史典故,倒也寻常。

    柳一元为他做了讲解。

    “曹植乃是三国时曹操之子,才华横溢,天下无双。后来被封为东阿王……”

    说着说着,众人不禁齐齐色变。

    东阿王……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可不就是东阿县嘛。

    “难道此处……”

    柳一元猛地想到了一种可能,但实在是不敢相信。

    一想到此处也许和曹植有重大关系,左梦庚也颇为心动,连忙对慧源道:“大师,可否引领我等,拜谒贵寺?”

    慧源敢说不吗?

    当即先行引领,带着众人一路下山。

    梵呗寺座落于鱼山西南角,面积不大,除门脸外,只一主殿带左右两侧厢房。而且破损严重,尽显残损。

    慧源对此也是无奈。

    “隆庆年间,敝寺着实兴旺过一段。后来兵荒马乱的,香客断绝,便难以为继。如今只剩下贫僧师徒三人,也不知佛祖何日降下福缘。”

    可惜他的诉苦说给了瞎子,在场的几人都是不信佛的。

    他们来此的目的也不是礼佛。

    “大师,烦请将贵寺典藏赐予我等一观。”

    长久的贫苦和混乱的世道,让慧源已经没有了出家人的矜持。茅元仪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两个小和尚在他的吩咐下,把一些古籍搬来,茅元仪和柳一元便热切地查看了起来。

    这一查看,果然大有收获。

    “中恒,你看,这是唐代高僧道林和尚的记载。”

    左梦庚凑过去观看,只见一本名为《法苑珠林》的典籍上写着,“陈思王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音,作太子颂。”

    陈思王就是曹植,这他还是知道的。

    “这太子颂又是何解?”

    茅元仪又拽过之前在山上慧源等人撰抄的禅赋过来,笑道:“这便是太子颂,曹子建删治《太子瑞应本起》,方才有此之作。”

    看着《太子颂》的内容,左梦庚疑惑不已。

    “真是奇了怪了,曹子建为何作这等禅诗?”

    慧源在一旁犹豫地道:“施主有所不知,此乃我辈僧侣吟诵之作。”

    说罢,他还拿出木鱼,又让弟子拿出铜钵,给大家展示起来。

    随着法器鸣奏,三个和尚玄奥的吟诵刹那间带来天地一片清明,竟让众人烦躁的心绪都得到了纾解。

    至此,左梦庚才意识到这《太子颂》其中的价值。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似乎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东西。

    其实他不知道,这正是由曹植所创,为中国佛教音乐正统的鱼山呗。

    后世佛教礼乐,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唐朝年间,扶桑和尚空海、圆仁等将鱼山呗请去,尊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