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通过这种方式,一根普通的天鹅绒丝线,可以细分成三十五条更细的丝线。

    工匠们说,其实还可以更加细化。不过目前的工具还无法做到更小,限制了工艺的进一步提升。

    同样的,因为丝线过于纤细,编织也就成为了大问题。

    普通的针是没办法使用的,太过于粗大。

    还是利用显微镜,左庄的工匠们制造出了孔径二十微米的极细钩针,针尖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三微米。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丝袜的编织需要。

    这样的工艺,目前只有临清能够做到。

    就算是把显微镜给松江府这边最好的工匠,他们也制作不出达到要求的钩针来。

    因为钩针所用的材质,是合金钢。

    是的,目前临清那边,已经开始在试验合金材料了。

    钩针因为太过于细小,如果材质不够硬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断裂。

    左梦庚在纸上把钩针的样式一画出来,徐骥、潘云龙、瞿寅三人就剩下无奈的苦笑了。

    他们知道,左梦庚说的没错,这样的工艺松江府做不出来。

    可是一想到丝袜这么好的产品,松江府这边不能生产,错过了赚钱的大好时机,实在是令人惋惜。

    左梦庚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这样,才有他插手的余地。

    “这几日小侄见识了松江府棉纺的厉害,深知要想做成规模,只能在此地布局。如果两位叔父不弃的话,咱们合股经营,如何?”

    潘云龙大吃一惊。

    “贤侄愿意提供这等技艺?”

    他是真的被镇住了。

    这个世道,谁要是有什么独门的手艺,藏着掖着都来不及。

    什么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之类的,更是许多家族的祖训。

    丝袜的制造工艺能够带来多少财富,大家都一清二楚。毫不客气地说,因此而造出一个豪贵家族来,都不是问题。

    他们又哪里知道,左梦庚看重的是什么。

    “咱们既然合股经营,那么这些技艺就是咱们大家的了。小侄不拿出来,自身又没有经营能力,岂不是束之高阁,白白浪费了嘛。”

    饶是如此,潘云龙也不禁惊叹。

    “世间胸怀博大如贤侄者,实乃老夫生平仅见。”

    瞿寅却怕夜长梦多,只想快点敲定此事。

    “贤侄所说的合股,有何章程?”

    他的迫切反而帮了左梦庚的忙。

    “小侄的意思是,咱们几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合伙在这松江府,建造一个织造工厂。日后所得,各家按股权分配。”

    徐骥沉思片刻,道:“这丝袜所用之天鹅绒,并非松江府所产。倘若没有货源,只怕事有不谐。”

    明代天鹅绒的产地只有一个,那就是福建漳州。要到清代时,才传入江宁织造府。

    可他的这个担忧,在左梦庚这里完全不成问题。

    “岳父有所不知,黄幼玄便是漳州人,如今任东昌知府,与小婿志同道合。小婿已和漳州那边的丝商定好了,每年的天鹅绒会敞开了供应我等。”

    见左梦庚连原料问题都解决了,几人再无顾虑。

    “如此便好,算我潘家一份。”

    瞿寅也利索。

    “工匠和织工一事,便交给我瞿家了。”

    瞿家作为娄塘镇最大的布商,拥有一百多名织工。

    可这个数量,在左梦庚这里,实在是不够看。

    “小侄欲设之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