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臣昏聩至斯,视军国大事于儿戏也。可怜孙阁老,要背负千古骂名了。”

    李邦华看过情报,怒不可遏,更对老战友的遭遇十分同情。

    刘宗周不懂军事,问道:“中恒,一旦大凌城修筑,辽东便会有战事吗?”

    左梦庚直言相告。

    “不但会有战事,还将大打特打。黄台吉绝对不会坐视大凌城修筑好的。”

    黄宗羲知道更多的军情,立刻道:“辽东战事一起,必要从关内调兵。可纵观朝廷部署,可调兵之处少之又少。弄不好,会找到咱们头上。”

    左梦庚比他更加坚定。

    “不是咱们,就是宋伟。”

    如今还有机动兵力的,就剩下山东了。

    上次宋伟冒进,被慕容财打了一个全军覆没。可朝廷不容山东有失,同时也是为了制衡左梦庚,又令宋伟重新组建了军队。

    这一次是足足五千人的车营,火器配比非常高。

    到时辽东打起来,朝廷一定会从山东调兵。

    “辽东那个烂泥潭,咱们绝对不能去。”

    李邦华的说法,代表了大家的意见。

    这一次和己巳之变不同。

    京畿好歹离山东不远,而且周围是明廷统治中心,当时的后营有足够的转圜空间。而且不显山、不露水,并不引人注意。

    可这一次要是被派到辽东去,将避无可避,直面后金主力。甭管输赢,对新军都是重大损失。

    最最重要的是,这一仗不论结果如何,对新军都没有任何好处。

    没有人知道,左梦庚其实比他们知道的更多。

    在大家都想着如何避免去辽东的时候,左梦庚的目光却看向了登州城。

    随着大凌河之战的到来,那件影响深远的叛乱也就不远了吧?

    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要想不去辽东,明面抗旨自然不行。除非有不能前去的必须理由,这才能让朝廷无话可说。”

    黄宗羲灵光一闪,隐隐抓住了苗头。

    “你的意思是……”

    左梦庚自信一笑。

    “我决意,回去之后,全军出击,彻底消灭白莲教乱贼。”

    话锋一转,他又古怪地道:“当然了,白莲教乱贼狡猾机灵,很难一战而灭。沂蒙山区道路崎岖坎坷,便是有百万大军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告诫全军,务必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不要给白莲教乱贼一点机会。哪怕迁延日久,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众人哄笑,纷纷称是,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新军可没有闲着,还要剿匪呢。

    白莲教如今还在山东肆虐,新军剿匪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至于剿匪的时候追进了莽莽无边的沂蒙山区,那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本就是新军的既定计划,要借着剿匪之机,在朝廷统治薄弱的沂蒙山区建立根据地。

    现在为了避免被派去辽东,正好顺势而为。

    到时新军全都进了大山剿匪,和白莲教乱贼搅成一团,朝廷总不能不管不顾让新军撤兵吧?

    甭说现实不现实,一旦新军撤了,白莲教死灰复燃,趁着山东空虚再来一波。

    到时候辽东如何尚未可知,山东反而再次大乱,朝廷肯定承受不起。

    崇祯和群臣就算再如何昏庸,也能分得清轻重。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责令新军尽快完成剿匪,再去支援辽东。

    可大山地形复杂,什么时候能够剿完白莲教乱贼,谁能说得准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