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庚在辽东时,就亲眼看过,火器营收到的火枪,枪管薄如蝉翼,轻飘飘的如同纸糊。

    有经验的老兵拿在手里一掂量,就直接扔掉不用。

    明末的火枪制造,枪管用的是卷制锻打方法。

    将两张烧红的熟铁卷成筒状,然后不停捶打,外层包着内层,成为枪管。

    之所以用两张熟铁,就是为了保证强度。

    可兵杖局的贪官们竟然偷偷地将两张熟铁减少为了一张,卷制锻打成的枪管甚至用锋利点的刀剑都能砍断。

    这样的武器上了战场,纯粹就是在坑人。

    张继孟还是第一次知道这样的事,震惊莫名。

    “军政败坏,竟已至此吗?”

    左梦庚轻轻点头。

    “所以说,辽东之败,非谋略之不足,而败于内腐。”

    张继孟喟然长叹,心头沉甸甸的。

    本来对于侯恂、刘宗周等人暗示,全力扶持左梦庚一事,他还是有些疑虑的。

    此时听得这般真相,让他不由坚定了一些。

    “既如此,你为何还非要求索火器呢?”

    左梦庚笑了。

    “朝廷打造的火器,小侄是万万不敢用的。可假如我们自己能打造火器呢?没有贪腐之事,用足材料,则火器为利器也。”

    张继孟刚觉着他有些异想天开,但细一思量,发觉还真能成。

    明初时,火器铸造的管控非常严格,非军器局、兵杖局不得铸造。

    可到了后来,尤其是嘉靖朝以后,随着各地用兵增加,火器的制造和运输,就成为了大难题。

    一是从京师制造火器运往各地路途遥远,运费靡贵,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二来朝廷制造的火器质量太差,诸军都不爱用。

    鉴于实际情况,朝廷逐渐放开了火器制造的限制。各地卫所、官府都可以在有需求的时候,向朝廷申报建立兵器所。

    最著名的戚家军,用的火器就是自行铸造的。

    本来临清这样的承平之地,申请建立兵器所,朝廷不会批准。

    但钞关码头之变,临清驻军损失惨重,重建势在必行。

    再者,山东、畿辅民变增多,用兵势在必行,自然对武器的需要也直线上升。

    这个时候向朝廷申报,加上朝中局势,获准的难度真不大。

    张继孟想通了这些,默默点头,算是在告诉左梦庚,此事交给他了。

    不过对于左梦庚如此信赖火器的想法,他觉着还是好好点醒才是。

    “即便咱们自行制造火器,质量不差。可火器发射缓慢,对付步卒或许有所奇效,但碰上骑兵劲旅,只怕难以相抗。”

    左梦庚笑了。

    “叔父有所不知,小侄今日思虑一法,可提升火器射速。”

    “你说什么?”

    张继孟竟一下子站起,不可思议地看过来。

    “你有办法提升火器射速?少年人切莫大言不惭,此事开不得玩笑。”

    如今要想做些什么,就必须获得张继孟的支持。左梦庚只好拿出东西来,尽管他不确信张继孟能不能看懂。

    要过纸笔,左梦庚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在上面画了燧发枪的结构图出来。

    “叔父请看,此枪不以火绳点燃药引,而用燧石引发。如此一来,便大大简化了装药步骤。除此之外,不用火绳,雨雾天气的影响也降低不少,火器应用更加便给。”

    张继孟几乎趴在了桌子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左梦庚画的草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