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一回事。”

    众人恍然,言语之间对那前朝的徐阁老颇多怨言,责骂怨怼不断。

    当年的徐家仗着徐阶身为内阁首辅,权倾朝野,大肆兼并土地,有半松江之称。

    徐阶死后,徐家渐渐没落,如今虽然也是豪神地主,威势却大不如前,唯独对百姓的盘剥日甚一日。

    遵照左梦庚的部署,《历史的进程》这篇文章几乎同时在天下各地扩散开来。

    在山东,文章是光明正大下发的。

    各地官员、各个部队以及平民百姓都可以随意阅读和讨论。

    山东的大街小巷,文章更是张贴的到处都是。还有年轻人负责讲解,就怕有一个百姓不明白。

    随着东江镇叛乱被彻底平定,山东开始进入恢复阶段。

    各地的民生和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与此同时新的政权架构开始深入地方基层,让整个山东都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随着政权影响力的日渐加深,改变也是肉眼可见。

    通过战争,行政委员会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土地。除了相当一部分纳入了农垦集团的资产当中,还有许多土地被分发给了百姓。

    得到了土地的平民百姓还有转变为工人的百姓,全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获益,自然对于左梦庚的文章感受更加深切,也更加的拥护。

    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地主们,看到这样的文章则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人,有的顽固不化,有的则在思虑出路。

    还有的则在思考,能够在这种新变化中得到什么。

    总之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山东各地必然会迎来一场思想和利益上的大变革。

    太仓。

    纪映钟再次脚步匆匆地冲进了张溥的宅园。

    “西铭先生,山东发文了,还是那左梦庚亲署的文章。”

    张浦正在写字的手一顿,纸上留下了一团浓墨,他却来不及懊恼。

    “文章何在?”

    上次他书写了一篇攻击山东的檄文,着实在士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天下各地的鸿儒名士都纷纷跟进,着文附和,声势一时无俩。

    张溥一边矜衿自得,一边就在等着山东的回击。

    他其实已经准备了许多腹稿,应对后续的论战。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发布文章的人居然是左梦庚。

    那个渔阳之辈,又有什么文采?

    不怕贻笑天下?

    思虑中,纪映钟已经将文章呈上。

    张溥安坐,打开来,首先看到标题,不由一哂。

    再看行文。

    文字平铺直叙,用句直白朴实,浑若街坊闲言。

    “哈哈哈,区区武夫不去舞刀弄棒,却来提笔弄墨,当真是不自量力。”

    纪映钟狐疑地看过去,完全不知道张溥的自信从何而来。

    “先生不可大意,如今实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呀!”

    对纪映钟,张溥还是十分了解的。见他如此慌乱,情知其中必有蹊跷。

    他赶忙收敛了心神,投入到了阅读当中。

    小小的房舍里一时安静,唯独他羸弱的身躯正在肉眼可见的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