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归山,自去做一草木人罢了。”

    崇祯哼道:“你这是心里有怨气,怪朕不重用你罢了。”

    张溥连忙叩头抢地。

    “学生不敢。”

    “历来朝廷简拔,选贤任能,辅以品德。想要朕重用你,还需拿出真本事来才是。”

    张溥内心无比激动。

    “国朝养士两百年,学生深受隆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名利禄于学生,只如浮云尔。”

    崇祯呵呵一笑,神请讽刺,好歹没有当场说出来。

    “你与山东之论战,朕已获悉。当今天下,能够凝聚人心、拨乱反正者,惟你而已。此篇文章你已看过,可有对策?”

    崇祯将《历史的进程》递给张溥,透露了自己的目的。

    这篇文章如今传的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民间议论纷纷,有不少人认同其中的观点。

    崇祯看到后大为惊恐,终于知道了山东的可怕之处。

    可现在朝廷武力不足,四面楚歌,没办法军事征剿。

    这才是崇祯想到了张溥的原因。

    在山东的思想大肆传播之际,唯有张溥一直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崇祯要想维护道统纲常,自然有利用张溥的影响力。

    听到崇祯的话,张溥当真是热泪盈眶。

    他呕心沥血、著书立说,为与山东论战废寝忘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一天。

    “陛下,学生观此文已成圆融之势。山东之事,路人皆知。学生这些时日潜心研磨,尚有诸多不解之处。”

    见崇祯凝神细听,张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山东之说,新奇而古怪,完全不同于古今圣贤,另有体系。学生觉得,与其隔岸观火、雾里看花,不如深入虎穴,方可以窥破真容全貌。”

    崇祯吓了一跳。

    “你想要去山东?”

    张溥慷慨激昂。

    “学生虽手无缚鸡之力,然护我圣教道统、保我大明江山之心,天地可鉴。山东虽为虎穴,学生亦视死如归。”

    不得不说,张溥的这番表态让崇祯感动了。

    山东的事情闹到现在,朝廷上下焦头烂额。

    可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深入山东去看看究竟。

    锦衣卫能够传递回来的情报,基本都是大路货。

    朝廷知道了,民间也都知道。

    可对于山东的真正情况,朝廷始终看不透真相。

    张溥和山东早已成为死敌,居然敢以身犯险。

    别的不说,单单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就足以碾压朝野上下。

    “倘若山东逆贼对你不利,又该如何?”

    张溥坦然相告。

    “学生观之,山东虽然谋逆,然并非残忍好杀、胡作非为之辈。学生来京之时,偶有所见。运河山东一段虽为逆贼所控,然过往顺畅、并不相扰。想来山东之辈不会因言而罪。倘若学生因此身死,能够唤醒天下有识之士同心戮力,也算死得其所。”

    崇祯沉默不语,实则内心有些不喜。

    他听得出来,张溥对山东似乎评价很高。

    倘若山东真的好的话,那朝廷成什么了?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认同张溥的观点。

    无论如何都要到山东去深入的看一下,才能找到对付山东的办法。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