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杠两色为中校,可担任大队正、营级副官、营级千总。”

    左永问道:“千座,那您就是中校吧?”

    左梦庚摇头。

    “我不是。”

    众人疑惑。

    明明他就是千总,为何不是中校军衔呢?

    左梦庚没理会大家的疑惑,继续普及接下来的军衔。

    三杠三色为上校,对应的是都司,具体编制不明。

    左梦庚没说,因为明军在营以上也没有具体编制。各级军官统帅兵力多寡不一,没有统一标准。

    他是打定了主意的,一旦日后后营扩军,将不会再延袭明军编制习惯。

    四杠就是将级军官了,同样分为无色、双色、三色三种,对应的是少将、中将和上将。

    最后,左梦庚道:“四杠的将级以上,为元帅级,不分色,只有一种,五杠五色,代表大元帅,由我亲领。”

    众人一愣,随即哄笑一团。

    但对于这个设定,没有人提出异议。

    虽然左梦庚现在只是一个千总,但他是大家的领袖。再讨论升职与否,毫无意义。

    反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到顶。

    不过这也告诉了大家,今后后营军中,最高级别就是上将了。

    可仔细想想,上将军也是很威风的。

    之所以要将军衔标示在胸口,而非肩膀上,左梦庚是经过综合考量的。

    首先他是将军衔和资历章统一的。

    在这个时代弄资历章毫无必要,花里胡哨的甭指望这个时代的士兵能一眼认出来。反倒不如军衔简单直接,士兵也好记。

    其次是为了节省成本。

    缝制肩章不费什么事,但每件军费都缝制肩章,就是极大的支出了。

    而且肩章无论如何都不会太牢靠,很容易脱落。

    后世的军队也只是在常服和礼服上加上肩章,从未见野战军服上弄这个东西。

    反而是用领章来标示军衔。

    既然将资历章和军衔合一了,左梦庚干脆将军衔的展示位置放在了左胸口。

    制作军服的时候,多用点针线缝上去就行了,位置又很明显,很好辨认。

    这也是后营的军服取消了甲片和铆钉后才能做到,传统的明军军服顶盔戴甲的,会将军衔遮掩住。

    军衔制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很快在全军推广了下去。

    王秀芹的军服工厂迅速在新军服上增加了军衔,而已经下发的军服则做了增补。

    通过军衔,士兵们迅速明确了上下级关系,训练的进度大大加快。

    解决了一个问题,左梦庚又躲进了实验室,集中精力解决氯酸钾。

    火帽枪的整体研制都已经进入了尾声,击发药反而拖了后腿。

    通过实验室的方法来配置雷酸汞火药,进度还是很快的。花了十天的功夫,左梦庚终于弄出了氯酸钾。

    雷酸汞和氯酸钾融合后,就是药性稳定的雷酸汞炸药了。

    弄出雷酸汞,火帽的材质是最简单的。

    讲究些可以用铜,不那么讲究的话,用纸来做也成。

    思来想去,左梦庚选择了铁。

    纸的话,很容易破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铜太贵,又很难得。

    铁就简单多了,左庄这边本来就在冶铁。

    铁匠们拥有打出薄如蝉翼的铁片的能力,造火帽不在话下。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雷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