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郭淮的到来,让胡遵终于放下了对蜀汉的成见,开始认真的谈判起来。

    四月下,手握重兵的魏国安定郡太守,镇军将军胡遵,在郭淮的劝说下,终于选择彻底的回归汉国。

    刘封在长安听郭淮汇报胡遵父子有意归汉,心情颇是激动,胡氏虽然是胡人汉化身份,但在抵抗西北边患时表现得很是忠勇。

    胡烈战死。

    胡渊战死。

    从这一点来说,刘封私下以为,胡烈、胡渊父子在成都平叛钟会之乱时的杀戮,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安定既下,胡氏这一将门归汉,从历史的规律性来讲,意味着刘封朝着改变蜀汉结局的方向,迈出了有影响力的一大步。

    关中军民归心。

    蜀汉的国力、影响力也越发的强大起来。

    同时,马忠、王异策动的封王声浪也达到了最顶点,在荆州、交州以及凉州,请求刘封为王的呼声,如雪片般的送到成都。

    就算是益州一带,支持刘封为王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让本想躲着避过此事的刘禅好生着恼。

    就在蜀汉内部为封王之事僵持不下时,远在江东的吴主孙权,也在为如何平衡好汉、吴、魏三国的关系而烦扰。

    孙权是前三国时期硕果仅存的君主。

    蜀汉这边,刘禅是刘备之子,辈份上和孙权同辈,但名望上差得不是一丁半点,也唯有当下如日中天的刘封,能和孙权相提并论。

    曹魏那边从曹操开始,已经经历了曹丕、曹叡两代,现在的小皇帝曹芳,跟孙权相比,已经是小小小辈。

    面对魏国一个比一个小的后辈,孙权这个大魏吴王,终于脸面上挂不住了。

    一个失了关中的魏国,已经不值得他吴大帝再进贡递表了,相反,一个拥有荆、益、交、凉、雍五州之地的汉国,才是他孙权值得结交的友邦。

    汉、吴同盟自刘备病逝之后,由诸葛亮主导而结成。

    当时,蜀汉的国力不如东吴,在双方关系上,吴兄蜀弟也是双方默认了的,要不然,也不会是邓芝等人一次次跑到建业去出使了。

    到了刘封任丞相时,双方国力渐渐翻转,相比占据了三州之地的蜀汉,东吴只有大半个扬州,孙权也不好意思提什么吴是兄、蜀是弟了。

    这事情孙权不说,刘封也不争这些虚名。

    刘封不争虚名,孙权对虚名却是在意得紧。

    作出重新修复汉吴关系后,他再次遣了选曹尚书薛综为使,直接跑到长安,向刘封送上孙权的国书奏表。

    奏表中文字扬扬洒洒,中心的意思有两条。

    其一:奉汉为兄,吴为弟。

    其二:为刘封请汉中王。

    ------题外话------

    感谢是可许久宗师两次共600打赏,感谢一直以来在困难时期的支持,也感谢众兄弟订阅,投票和打赏。上午志愿抗疫了,码字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