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至还可能对全国各地的武人,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促使他们也努力想加入武备堂,成为天子门生!

    如果没有武备堂,各地的将领,要么是祖传兵法,要么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要么自己去读几本兵书,终归是没有这种武备堂中教习更为有效!

    对于眼下这种乱世,这个武备堂确实是值得拥有的。

    这么想着,他便犹豫着奏道:“以陛下天子之尊任武备堂祭酒,这个实在有点骇人听闻,怕是引起世人非议,除此之外,微臣附议,这武备堂确实不错!”

    袁时中、周遇吉等人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却是喜出望外,巴不得皇帝当祭酒的。不过他们长期被文官压制,或者说自从大明中后期以来,武人就天生矮文人一头,在这种心理上,他们听到堵胤锡的话,想着也有道理,便不敢说什么。

    要不然,引得整个文人集团不满,那是处处都可以给武人小鞋穿,甚至都能拖累你打不了仗,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军队后勤,都是文人掌控,稍微用些手段,都能影响战事的。

    这么想着,他们便有点遗憾,皇帝的这个提议,对武人来说,真得是太好了。但是,终归还是不现实啊!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之后,却是态度非常坚决地说道:“这个祭酒,还能由谁来担任?以后大明高级武官,也都要在这武备堂学之。难不成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要成为谁的门生?公侯伯等爵位的也将是谁的门生?”

    一听这话,堵胤锡顿时傻眼。

    如果真按照崇祯皇帝这么计划的话,还真没人敢成为这样的祭酒,要不然,天下文武都出自一门,是要造反么?

    换句话说,真按崇祯皇帝这样计划,那么这个祭酒就只能是皇帝亲自担任,其他人谁都不行!

    可是,如果这个武备堂不是这么高级别呢?

    堵胤锡正在想着这事,就听到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可卿看看,又有多少世袭武勋可领兵打仗的?朕以为,非常有必要,设立这么一座武备堂,让大明武官重新提高自己,以免尸位素餐,养一群没用的废物!”

    一听这话,堵胤锡不由得暗暗吃惊。皇上这一招,是还暗指那些武勋!这怕不是只为京营重整一事,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他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说得这话很有道理。

    不要说那些武勋的第一代多厉害,可如今大明朝的武勋,基本上都是纨绔之辈,又有那位能上战场的?徒有虚名而已!

    那些人,也该是整顿了!

    而周遇吉等人听了,却是大喜。

    皇帝这么坚持,并且还说明了非皇帝当祭酒不可的理由,那就是说,这个事情基本就成了。并且这样一来,那些文官也怪不到武将头上,因为这是皇帝坚持的!

    并且,皇帝说得对啊,皇帝说得妙啊!皇帝说得理由充足,谁反对?

    于是,设立武备堂,皇帝当祭酒这个事情,至少堵胤锡是不反对了。

    至于其他人,崇祯皇帝也不理他们,只要手中握着军权,就算那些文官再能扯,还能翻了天去?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趁热打铁,直接和这几个心腹臣子商议起武备堂该教什么,这也是他为什么把袁时中传来的原因。

    一如刘伟超所言,武备堂的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博采众家之长,有正经的官军之战,也要吸收流贼的流动作战优势,还有根据后续装备方法的改进。

    为此,崇祯皇帝甚至都带了堵胤锡、周遇吉和袁时中他们去了兵仗局,先去看了下库房里面堆得满满的新式盔甲,以及部分用精钢打造出来的燧发枪。

    就目前而言,护甲已经能流水化式产出,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