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的沈阳城外,他们所等待的“恶客”,也已经整装待发了。

    奴酋皇太极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军队出征,他还是出城巡查了。

    本来的话,建虏的劫掠大军是不可能这么早出发的。但是,八大晋商的毁灭,让皇太极失去了关内获得物资的一条渠道。比起以往,更少了一份底气。

    因此,他决定,军队早日入关,多劫掠些地方,以便能获得更多的人口物资的补充。

    在身体有恙的情况下,皇太极也不敢把兵权交给多尔衮等几个和硕亲王,不让他们带队,而是封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领军。

    这个阿巴泰,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第七个儿子,一生中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另外,出身偏房,也就是母贱,因此被长期排斥在建虏最高权力核心以外。

    这不,努尔哈赤的儿子,基本上都是亲王,至少也是郡王,但阿巴泰却只是一个贝勒而已。哪怕在贝勒爵位前加上了“饶余”(满语为富裕之意)的美号,也还是表明阿巴泰在建虏高层的地位有多被歧视了。

    也是如此,皇太极虽然因事常有处罚阿巴泰,却从来不削爵降官位,只是罚钱之类。如今他身体不好之下的统兵权,交给阿巴泰,他也能放心。

    另外,皇太极封镶白旗的钮祜禄·图尔格为副将,成为这次领军的第二主将。

    至于出征人马,则是从满八旗,汉八旗以及蒙古八旗中皆抽调部分兵力组成,共计兵力达五万之多。

    另外,按照惯例,也已经传谕东部蒙古诸部,让他们也跟着一起进关劫掠。预计到时候在关外草原汇合之后的兵力,能达到十万之多。

    这么一个安排,也能看出来,皇太极对于入关劫掠这个事情,并没有不放心。

    之所以如此,其实也简单。

    第一,入关劫掠又不是第一次,前面四次都没任何问题,总不可能这一次会出问题吧?

    第二,松锦之战,费尽心力,耗尽物资,把明国的主力给灭了。剩下的关内,还有流贼作乱,明国哪来的兵力对付入关的军队?就算有,也不可能是精锐。

    十万大军入关,还要不顺利的话,真是名字都要倒过来写了。

    还有一点,大明蓟辽总督,最会打仗的洪承畴已经降了大清。

    皇太极为此,和洪承畴深入交谈过很多次。让他满意的是,洪承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得他对于关内的明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明国朝廷腐败,皇帝无能,刚愎自用,加上流贼肆虐,天灾人祸之下,在松锦之战后,绝对已经无力回天。

    刚听到这话的时候,皇太极不由得大喜。

    关内局势如此,岂不是大清的机会?

    然而,刚一激动呢,血往脑门上涌,差点就晕了。

    这让皇太极清醒过来,自己的身体不行,要想图谋关内的话,已经是有心无力。如果早十年,那肯定是有机会!

    意识到这点,他便把洪承畴抓在手中,不然他去和别的亲王贝勒亲近。表面上,是他这个大清皇帝尊崇洪承畴,给其他投降的汉人看,实际上,他是怕洪承畴道出的关内内情,会助长其他亲王贝勒的野心,特别是多尔衮。

    如此种种,让皇太极对于这次的入关之行,压根就没有一点担忧。要不然,他还是能认得清,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整个大清国的利益,到底哪个更重,不会只派阿巴泰这种分量的入关了。

    他如此,其他建虏也是如此。一个个都认为,进关就是去发财的。抢钱,抢粮,抢女人,什么都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刺激和欢喜了!

    这不,轮到出征的那些建虏,一家子都是喜气洋洋,就像过节一样,欢送自己的家人出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