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都纷纷前去拜访贺逢圣等人,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没得说,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是代表他们自己或者他们那些人的利益,想着趁这次机会,修改掉那些对他们不友好的,增加对他们友好的。

    总的来说,古代的律法,都是反应统治阶级的利益,就算是在崇祯朝,也是一样的。

    不过不管底下的官员如何改,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崇祯皇帝手中。而对崇祯皇帝来说,要和刘伟超一起商讨,那肯定是绝对的事情。

    因此,这部修改后的《大明律》,绝对会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的律法,都要代表更多人的利益。

    在这一次的消息中,平头百姓虽然暂时没有对修改《大明律》的话语权,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的高兴和感激。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当今天子要设各行各业的散官,等于给了读书人意外的群体,也多了一份荣耀的可能。

    不过根据衙门传出的消息,暂时可能不会有很多行业会设置散官,多是和兵仗局、铁道司有关的,才会设散官。

    其他行业,虽然暂时没有,但是,有一份希望,在遗憾的同时也是让人振奋的。

    唯独一个行业,商人阶层,那是又爱又恨的那种。

    对于朝廷的这个方案,花点钱买个荣耀,还是喜欢的。但是关键的是,每年都要花钱,而且根据等级的不同缴纳不同的钱。这绝对肉疼啊!

    不交或者少交钱,那赚得钱埋地窖里发霉?那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衣裳、装饰、住宅等等,那可都是一连串的礼制要求,总不能地窖里的钱发霉,住着小宅子,穿着粗布麻衣吧?

    可是,缴符合身份的钱,那就等于每年都给朝廷上供,真心肉疼!

    不过听到这消息,最是振奋,甚至是喜极而泣的,还是属于原本的贱籍。

    本来的话,大明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了,突然之间,天上掉下了馅饼,让他们能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了。对于当今天子,那绝对是感恩戴德,供奉长生牌位的!

    ……………

    如今还是战乱年代,消息的传开,还是需要时间的。比如,蜀地,压根就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当然,就算知道,也没时间去操心。

    因为,左良玉所部窜入蜀地了。

    吕大器刚进入蜀地,和原四川巡抚陈士奇进行了交接,传令给各地官吏武将,到巡抚衙门开会,准备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结果,各地的官员还没到齐呢,就又加急奏报传来,说已经被朝廷定为罪将的左良玉所部夺取了川东重镇,并且威胁重庆。

    这一下,吕大器的汗就下来了。要是一般情况下,他刚新官上任就遇到这种事情的话,措手不及之下,蜀地绝对会被左良玉糟蹋地一塌糊涂。

    不过幸好皇上英明,竟然提前为他准备了不少措施。

    因此,吕大器暂停蜀地的大规模人事变动,一边派人急报三边总督堵胤锡那边,让秦兵紧急入川增援;一边派出白杆军,先行赶往重庆,稳住川东局势。

    开拔军队,动刀枪,这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是需要有钱粮才行的。

    然而,衙门里并没有多少钱粮,陈士奇那货,就知道吟诗作赋了,武备松弛之下,就需要更多的钱粮。

    紧急情况下,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去筹备钱粮,怎么办?

    吕大器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也是蜀地最有钱的,就是蜀王。

    然而,蜀王一听他的来意,直接端茶送客。那是你们这些当官的事情,管他一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何事?

    对此,吕大器没有一点办法,因为他是没有得到皇帝旨意,动藩王那是造反。

    于是,他就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