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真得要这么做的话, 确实得要有个强有力的领袖,并且上下也能一心, 要不然很能做的。

    因为这个计策,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计策。

    洪承畴说完之后,看到多尔衮在沉思,并不说话,稍微犹豫一下之后,便继续说道:“次一等的,便是不能和明军打攻坚战,守城战。大清的兵力不能像明军那样消耗的,以骑军运动战为主,拖着明军,耗到冬季来临,则明军只有退兵或者固守,那个时候,才是我大清的机会!”

    说到这里,看到多尔衮的脸色,似乎露出了一丝变化,好像更赞同这个说法时,洪承畴便连忙说道:“不过此等对策,还要看敌我双方主帅的决断,以及敌我双方军队士气等等多种因素,胜负之分,不好说!”

    说完之后,他便沉默了,等待多尔衮问话。

    多尔衮的眉头,还是没有松开。

    他是个聪明人,其实听出了洪承畴的所有意思。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如果短期内就会进行明清战事的话,是有上中下三种策略。

    第一种,洪承畴没有明说,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和以前的那种打法一样,那样的话,很可能大清会败,丢城失地,损耗兵力!

    第二种,就是不硬打,而是游击战,尽量拖延时间,耗到明军耗不下去为止。

    这种战法,风险也高,因为取决于双方统帅的临阵决断,还有各自军队的士气等等。

    就多尔衮自己的认知来看,明军已经连续两次大胜之下,这么做的话,大清损失惨重的机会,也是不小的。

    第三种,也是洪承畴最赞同的一种方法,就是诱敌深入,甚至可以放弃辽阳、盛京,只以骑军骚扰明军。

    这种战法,胜算就很大了。但是代价是,大清在物资的损失上也会很大。不过提前预备的话,损失也能降低一些。

    比如说,先把物资往北方运,存储到北方去。明军打过来的话,最多是损失城池、粮田这些搬不走的。大清的生活,会变得更艰苦。

    多尔衮心中明白,如果采用这种策略的话,他的威望其实还不够,需要代善和其他亲王全都同意,一起配合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行动。

    这么想了一会,他并没有当场决断,只是脸色肃穆地看向洪承畴,继续问他道:“那中期策略呢?”

    对于多尔衮的反应,其实是在洪承畴的意料之内,因此,他并没有任何吃惊,听到问话之后,马上就回答道:“中期之策,就是基于明国不会马上出兵攻打我大清,因此,我大清最为关键的是,增强大清的国力,这是根本!”

    多尔衮一听,非常感兴趣,连忙问道:“如何增强大清的国力?”

    其他事情,相对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只有国力强大了,其他事情做起来才会更顺手。

    这个道理,多尔衮心中很清楚,也看得明白。

    要是换成多铎或者豪格等人的话,那就未必能看得这么远了。

    此时,洪承畴听到多尔衮的问话,便马上回答道:“国力无外乎人口和物资两项,其中物资包括人口所需之衣食住行……”

    多尔衮听得很认真,一直在点头。

    “……人口要想能短时间内暴涨,正常是不可能的,唯有靠外来的人口补充。根据大清以往的习惯,奴才建议,需要加大对北方生女真的征讨。”

    这个事情,是建虏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多尔衮听了,点点头说道:“还有呢?”

    他知道,洪承畴所指的,并不会以这个为主,因为这个事情,就算他不说,大清也是在做。

    果然,就听洪承畴接着说道:“朝鲜这边的人口,也是大清需要的。刚好就奴才了解,朝鲜的百姓生活极其穷困,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