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这边通风报信。

    但是,奈何原本的大明朝,自己实在不争气,才让朝鲜一步步彻底沦为满清的附庸。

    当然了,朝鲜做出对不起大明的事情,那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配合建虏,派出战船攻占了皮岛,毁灭了东江镇。

    谷玶

    金应元等人,自然不会明白个中细节,一听崇祯皇帝的话,便连忙回奏道:“我们琉球绝对不是朝鲜,一向对大明忠心耿耿,绝不做对不起大明的事情!”

    “哦,是么?”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冷笑一声问道,“那你倒是告诉朕,你们派人去江户是干什么去的?还有,你们又是如何对待三司官郑迵的啊?”

    “……”金应元等人一听这话,顿时就傻眼了。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琉球离大明这么远,大明皇帝怎么会知道这些的?

    琉球王国被倭国击败之后,就遣使去了江户,认了倭国为宗主国,一如朝鲜认建虏为宗主国一样。

    更让他们难以开口的,就是三司官郑迵了。

    这个郑迵,乃琉球明人,是当年大明太祖皇帝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的后人。于1540年出生于琉球国久米村的郑氏湖城殿内家族里,16岁作为官生前往大明,入学国子监达六年之久。

    不用说,他是琉球国中的亲明派。当时,他的主要政敌是亲倭的国相,也就是三司官翁寄松。

    1605年,翁寄松落败。翌年,57岁的郑迵被任命为新的三司官,成为琉球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中国血统的三司官。

    在郑迵执掌朝政之际,倭国的丰臣秀吉上台,要发动对朝鲜的战事,要求琉球将七千五百人的十个月的粮食运至萨摩藩的坊津,然后设法运往朝鲜。

    郑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并派人立刻飞报大明,禀告倭国即将入侵朝鲜的消息。

    可以想象得到,有郑迵执政琉球,倭国肯定不满意,最终在德川家康的授意下,萨摩藩派兵战船百艘,军队三千攻占了琉球王都,活抓了琉球国王和郑迵并要求其签署丧权辱国的《掟十五条》,要求琉球王国臣服于江户幕府并接受萨摩藩的支配,遭郑迵的严词拒绝和厉声斥骂。因此,他被杀殉国。

    如果只是到这,那琉球王国这边似乎也没什么。可问题的关键是,如今的琉球国史书已经开始修改,把郑迵修改为奸妄小人,用卑鄙手段打击亲倭的翁寄松,最终让琉球国遭到了报复。让郑迵在很长的一个时间内,成为琉球国中人人喊打的奸臣。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的话,要到琉球王国被倭国正式吞并之后,琉球人才开始重新认识郑迵,遵从他为抗击强权的英雄。

    另外,崇祯皇帝还知道,三十六姓定居的久米村,也称之为唐营,在原本的历史上,从1609年至1868年,琉球国成为了萨摩藩的附庸国期间,久米村内都禁止传播日本文化。久米人拒绝穿和服,禁止说日语。1644年清兵入关后,久米人坚持穿汉服、戴网巾,拒绝剃发易服。

    如此种种,都给了崇祯皇帝一个非常大的好感。

    远在海外的久米人气节,远比他的很多食君之禄的臣子都要高风亮节。

    人和人啊,这么一比较,就能比较出来,哪些人是值得崇祯皇帝付出更多的代价也要护佑了!

    此时,金应元等人在傻眼了很长一会时间之后,终于回过神来,慌乱地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倭人在我琉球小国设了藩国奉行,实际上奴役了我们琉球小国,逼得我们干一些违心的事情,可我们琉球小国的心思,绝对都是向着大明上国的!恳请大明上国派兵相助,我琉球小国绝对不会学那朝鲜而忘恩负义!”

    殿内的大明官员听到这些话,一个个都是震惊,没想到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