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向官府申请免息的钱来读书。

    文华殿内的这些人,当然都是聪明人,只是听崇祯皇帝说得这些国策改动,立刻就明白,崇祯皇帝这是要扩大读书人的数量。

    从道义上来说,这绝对是好事!不过这么一来,能看出来,原本秀才这一级别的人是利益受损了。月供给他们每人“食米六斗”,另外免费供给以“鱼肉”的伙食优惠就没有了。

    仔细想想的话,文华殿内的这些人也都能理解。因为以往的话,这些人一共也就两万来人左右,这个支出不能说很多,朝廷还是能负担的。可是,一旦开始扩招读书人,数量一多起来,这个支出就多了。

    能明显看出来,这是当今皇帝要把这个扩招读书人的事情,作为一个永久的事情来做,是有大决心的。要不然,都不会考虑到以后这块的支出问题。

    心中掂量着这些,文华殿内的人最终谁也没有提出反对。

    一般来说,只要利益受损,那谁都不乐意。哪怕那些功名学子的家境一般都是富户以上,月供六斗米其实不稀罕。但是,真要去掉,指不定是会计较的。

    然而,如今来说,他们怕是翻不了天。在民间,皇帝新政将会惠及更多的百姓,自然会有那些受惠百姓去怼有意见的少数人;

    在庙堂之上,谁要是拿这事是祖制来说,那不好意思,当今皇上手握和太祖皇帝联络的宝物,肯定是经过了太祖皇帝的首肯才会改动祖制。所以,祖制的借口也将不复存在。

    另外还有一个,当年因为曲阜孔家的事情,崇祯皇帝是狠狠杀了一波读书人的,上千人之多的有功名的学子闹贡院,说杀就杀了。如今为了这么一点事情,谁要是闹的话,不掂量下后果?

    由此,崇祯皇帝把这些新政一条条说出来时,底下这些臣子基本上就没有反对的,最多是有疑惑,问个清楚而已。

    最后,崇祯皇帝又对底下臣子说道:“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一直没有定论。而如今,新一批通过格物学专项科考的人才要出来了,因此,朕宣布,大明皇家科学院的先生,与国子监国子学同等对待,即分博士、助教、直讲三等。”

    这个品级就不低了,相当于只是略微小于国子监这边一等。但是,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至少在以前,是不用通过一级级的科举来科考的,等于是一条终南捷径。可以预见,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格物学这条路。

    当然了,以后格物学都和儒学一致,有社学、县学、州学、府学这些,将来怎么样,还是不是终南捷径,那就不好说了。

    他们不知道,崇祯皇帝做这个教育改革,其实是参考了后世刘伟超提供的教育模式来进行改革的,分为几步走。

    如今只是把大明皇家科学院纳入了正经的教育系统,略微低国子监一头。但是,等到从大明皇家科学院内的人才分布到各行各业,做出让人瞩目的成就之后,他就准备重新改组。

    崇祯皇帝认可的大明教育体系,就是社学(小学)免费,县学、州学(初中)免费,府学(高中)免费,然后是国子监(大学),不过以后还会把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成为类似后世真正的大学;而大明皇家科学院,就要类似后世的中科院,做最顶尖的学问研究。

    不过这些不能一步就位,需要给大明百姓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比如,从现有已经公布的模式下,大明读书人会越来越多,處於顶端的府學学子,还有国子监学子也会越来越多时,就可以多开办国子监和府学。以后大明人口会越来越多,读书人就更多,再根据形势,就可以变成类似后世的教育体系模式,人才分层培养了。

    宣布完这些革新之后,崇祯皇帝便感慨地说道:“相信诸卿都感受到了,各衙门针对格物学人才的求贤若渴,甚至都发生了衙门之间挖人的情况。与其这样,不如扩大格物学人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