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恢复田间地头的农活。

    对他们来说,这种日子,比起在倭国,真得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倭国那边,粮田稀少,大都是各地大名、武士的粮田;甚至可以说,很多武士都没有粮田,生活穷困,更不用说普通倭人了。

    然而,迁移到了朝鲜之后,不但分到了粮田,甚至还有朝鲜人当他们的仆人,如果有实力,自己去山里抓那些逃入山林的朝鲜人,也能有更多的仆人,这让他们更是有积极性去做这些事情。

    这么一来二去,朝鲜南部这边,自然就红红火火起来了。而这,当然也是松平信纲的功绩了。

    此时,听到代善的夸奖,松平信纲的心情,确实是不错了,便趁机对代善说道:“要是能剿灭吴三桂所部,那朝鲜北部也能如朝鲜南部一般,那样的话,我大倭国就能出兵和大清一起讨伐明国了!”

    果然,倭人就是打着先经营朝鲜的心思!

    代善心中想着,当即哈哈一笑道:“我此次前来,就是和老中大人这边商量这事的!”

    松平信纲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勒住胯下的小矮马,看向代善问道:“果真?那大清这边如果能派过来一万骑军,分驻平壤等地,则歼灭吴三桂所部就指日可待了!”

    倭国虽然也有一点骑军,但是数量少,且在吴三桂闹事的最初阶段,就被伏击而损失惨重。随后,就是仗着骑军机动性,搅得朝鲜北部压根无法派倭国平民过来。

    大清帝国的骑军一向也是彪悍,如果能派过来围歼吴三桂所部的话,松平信纲觉得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要不然,只是靠倭国自己的步军,那是需要大规模兵力进行封锁,要花费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虽然他已经给德川家光大报告了,可要是能省下这个人力和物力,他当然也是最乐意不过了。

    此时,代善见他停下来问话,便也勒住了胯下的高头大马,带着笑容说道:“一万骑军有点多了,老中大人应该也知道,明国军队蠢蠢欲动,我大清的压力也大啊!你看,这样好不好?”

    看到松平信纲非常关注地听着,他便继续说道:“贵国步军众多,派个两万火枪兵帮我大清防御宁锦一线的明军,如此,我大清便能腾出一万骑军,过来朝鲜协助贵国围剿吴三桂所部。”

    松平信纲听出来,这是要讨价还价了。在路上并不方便说这个,便连忙请代善去王宫议事。

    一路上,代善发现,汉城里面大部分都是倭人,除了倭军之外,也都是倭人装扮的。朝鲜人很少,能看到的,也都是倭人的下人,比如抬轿子的,扛东西的。

    对此,他也不意外。倭人占据了朝鲜,那朝鲜人自然是最低等的了。

    等到了王宫,宴席招待,一顿吃喝之后,松平信纲觉得差不多了,便对代善说道:“礼亲王殿下,如今的朝鲜并不太平,那些逃入山林的朝鲜人,纷纷投靠吴三桂所部,我大倭国在朝鲜的治安战拖住了太多兵力。你看这样怎么样?”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到代善放下了筷子,在认真听了,便继续说道:“大清这边,先派骑军帮我大倭国围剿了吴三桂所部。郑芝龙那边,我家将军大人会派水师过来,几倍兵力,迫使郑芝龙体面地撤回明国。如此一来,我们便都能没有后顾之忧。等到那时候,不要说派两万步军了,就是十万,二十万都是可以的!”

    真是不死心啊,就想着占大清的便宜!

    心中这么想着,代善便也认真地回答道:“老中大人不妨派人去海州看看,明国动静不小,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攻打海州。不瞒老中大人,海州离我大清都城太近了,可不敢有疏忽。一万骑军可不少了,一旦兵力抽调过多的话,海州防御堪忧啊!”

    得,双方继续坚持各自的意见。

    这两个老狐狸互相试探了一番,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