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想到,崇祯皇帝直接就点了东江镇这一路的作用,这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时,他恭维一声之后,便又继续对崇祯皇帝说道:“微臣以为,还可以抽调关内的骑军,和关外骑军一起,组建骑军组成的大军,不管建虏怎么做,都以绝对的实力横扫东部蒙古各族,如此还能威胁建虏的侧翼,以及后方,这样一来,就算前方主力决战还没分出胜负,但其实整个辽东的战局,也已经分出胜负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马上补充道:“当然,山海关的骑军不动,兵力只要够护卫步军就成。”

    崇祯皇帝听了,思考了一下道:“那孙卿以为,这主力决战的战场会是哪里呢?”

    “回陛下!”孙传庭听了,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便回奏道,“微臣以为,这一战,建虏和倭寇更急切,从如今掌握的消息看,他们会主动发起进攻。既然如此,朝廷不如把决战之地放在锦州一线为好,也就是等他们攻过来了朝廷再反击。如此的好处,不但是以逸待劳,并且朝廷还能利用水师的优势,运送兵力绕过敌人的主力,直接进攻海州。微臣估计,海州将是他们的后方重镇,粮草物资囤积之所在!”

    “有道理!”崇祯皇帝听了,在脑海中想了一会之后,点点头,赞同了孙传庭的分析道,“如此的战场态势,对于朝廷军队最为有利。就算建虏和倭寇不打算这样,那最好也能这样。这一点,卿自己看着办!”

    孙传庭是总管大明军事的次辅,具备总览全局的视野,有点类似总指挥。因此,崇祯皇帝就让他来营造这个有利态势。

    孙传庭听了,立刻回奏道:“微臣领旨!”

    在他说完之后,忽然,就看到崇祯皇帝微笑着对他说道:“不过孙卿,刚才有一点,卿可是说错了的!”

    “???”孙传庭一听,有点意外,略微一回想,也没想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便只好向崇祯皇帝请教道,“不知微臣哪里说错了,还请陛下示下!”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他提醒道:“大明如今可是海军,非是水师了!”

    “……”孙传庭一听,顿时无语了一下,原来是错在了称呼上。

    说实在的,水师水师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都习惯了。

    不过他也明白,皇帝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强调海军的重要性!

    这一点,其实从和倭国的战事上,也能看出来了。正是因为海权的重要性,大明在夺取了制海权之后,倭国基本上就只能任由大明宰割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便马上回奏道:“微臣知罪!”

    崇祯皇帝听了,只是笑笑,便转身走向测试场外,同时对孙传庭吩咐道:“卿去准备吧!”

    如今,就只是一个商议出来的总体战略,他是有参与了,但是具体事情的制定,他就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掺和了。

    而且他还记得一事,刘伟超经常在他面前提及“微操大师”的称号,满满地嘲笑之意。这让他经常警醒,不要当“微操大师”,该放权的时候就应该放权!

    因此,在军事方面,掌握全局的,他就以孙传庭为主;然后最为关键的辽东方面,就放了堵胤锡在前线;

    并且在军事权的具体指挥上,他也和以前有所不同。

    文官虽然在名义上还是统帅,但是,具体到战事指挥方面,都已经全面转向武将指挥了。当然,对武将的防范,那是不可避免要有的。因此,在军中设立锦衣卫监军,虽然不干涉具体的战事指挥,但是在报功、后勤方面,却是锦衣卫监军负责的。

    这个例子,最明显的是福建巡抚为吕宋远征军的统帅,但是实际指挥的其实是郑芝豹,而监军是太监卢九德;征讨琉球的统帅,是浙江总督,但实际指挥的是曾英,监军是锦衣卫指挥同知郑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