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躲在山里的朝鲜义军,纷纷杀出山来,配合明军痛打不在坚城里面的倭军,倭人!

    在这片朝鲜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到处都是朝鲜人追杀倭人的场景。只是不到几天的时间而已,朝鲜北部,除了几座大城之外,已经再没有倭人了。

    躲在城里的倭人,也不得安心。因为他们看到了,明军从战船上卸下了一门又一门的红夷大炮,看着那庞然大物,他们就能想到他们随后会享受什么“待遇”了。

    远在汉城这边的松平信纲,在收到第一份急递快报的时候,他便知道要糟了。

    明军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这个倭军主力前往辽东去后,这么堂而皇之的上岸进攻,已经能说明很多东西了。

    说真的,这时候的松平信纲,很有那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朝鲜太大,倭军的兵力本来就少;抽调了一半多兵力去攻打明国,那是为了打疼明国,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唯有希望天照大神保佑,辽东那边的战事快点结束,这样也能抽调兵力回援。朝鲜这边,就只能龟缩到大城坚守待援,别无他法了!

    ………………

    山海关这边,大军开始开拔,一队又一队的,似乎是无穷尽一样,早上出发的队伍,到了傍晚,还有队伍没轮到开拔!

    如今集结起来的步军,从陆路出发的,就有十五万之多;另外还有两万五千多的步军以及两万车营,坐着从天津港征集而来的各式船只,在山海关这边的码头排队上船,浩浩荡荡地沿着海岸线出发。

    同样的,从早上开始出发,到了晚上,还有队伍没能上船的。

    另外,在觉华岛那边,还有五千骑军也已经整装打发,准备等着上船,和海上这支队伍一起行动。

    光复辽东的统帅,并不是洪承畴所想的孙传庭,而是蓟辽总督堵胤锡。

    至于孙传庭,还是留在京师,作为这次战事的总指挥。

    这次发起的战事,朝廷官军这边,加上草原上的,兵力差不多也快达到五十万了。

    这个规模的兵力,可以说在大明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就连当初的土木堡之战,皇帝御驾亲征,也只是二十万人马而已。就这,还把后勤给搞砸了,以至于全军覆没,皇帝也被俘虏。

    至于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用兵,还要属于洪承畴还是蓟辽总督时候的松锦之战,一共十二万人马,也是远低于这次的兵力规模。

    崇祯皇帝之所以能有这个能力,发起规模如此庞大的战事,不得不说,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这后勤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别的不说,光是火车的运输能力,就不知道比以前要强多少倍!

    另外,大明开始注重海洋,鼓励出海,也让大明官方和民间的船只数量大增。而这一次的大战,刚好也能沿着海岸线进军,运送物资又是能节约不少;

    当然了,还值得一提的是,草原上的战事,基本上不需要朝廷付出多少代价;骑军作战,携带的物资原本就是从归化城这边出。而这些物资,又是来自于原本的漠北三族以及瓦刺两个部族的一部分;打到东部之后,计划也是以战养战。

    如此种种,才能支持大明朝廷发起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事!

    至于建虏,虽然他们的兵力也是非常庞大,可他们却是不得已而战,兵力不够多,他们对胜利的底气不足!

    为了打赢这一仗,只能咬牙硬撑。一旦战事不是按照他们的预期进行的话,后勤的薄弱,随时就能要他们的命!

    这一仗,对他们来说,就是在钢丝上跳绳,稍微有个闪失,便会万劫不复!

    但是,不管是建虏这边,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