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藩国都需要大量的大明百姓。越到后面就藩的藩王,就越难招到足够数量的大明百姓。这么一来,不管是什么人,藩国都是要了,因为已经没有挑选的余地。

    这个淄州孙家,还是官宦世家,这么有学问的人,定王那边知道了,要封他们为高官治理定国,也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想着这个事情,朱慈烺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因为他想到,这么下去的话,指不定那些跑去藩国的国人,在临走之前都会做些违法乱纪之事,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不用被追责!

    虽然说,这些心术不正,鸡鸣狗盗之辈离开大明,其实是个好事。可是,他们临走之前的祸害,那可都是要大明百姓去承受了啊!

    这么想着,他便抬起头来看向眼前这人问道:“这次孙家所骗之人多么?”

    “多!怎么不多?淄州周边,都是相信他们孙家的,全都上当了,无非是被骗的钱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了!”

    朱慈烺听了,认真地想了一会说道:“你要是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活着,才会有你想要的。钱么,没了可以再赚,如今大明的机会多的是。另外,你的这个事情,未必就不会有转机,你可以等等看。”

    很显然,他心中有了决定,才会如此一说。随后,也不等这人回话,他就站起来转身走了。

    锦衣卫校尉一见,立刻开路的开路,收拾椅子的收拾椅子,只是一会到功夫,庙里便只剩下这个上吊的人了。

    他此时经过这么一番交谈,已经没有了寻死的念头,听到马蹄响,出了庙门一看,却是看到十几骑背影。

    那些家丁护卫,都是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那个贵公子离去。

    看着这一幕,他心中非常好奇:“这位贵公子,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骑了一段路之后,一直不说话的朱慈烺,忽然转头对方正化说道:“我们在淄州停留几天,有关孙家的事情,都打听一下!”

    “是,公子!”方正化听了,立刻答应一声。

    随后,他驱马稍微落后了一点,转头吩咐了下身边的一个锦衣卫校尉,把太子殿下的交代吩咐了下去。

    朱慈烺的打算,并没有听这个上吊自杀的人怎么样就怎么样,先自己去核实之后再说。

    另外,他觉得这个事情,也是有一些疑点的,这不,就听他对方正化又交代道:“这个孙家,既然是官宦世家,为何不留在国内,要去定国呢?真要去,为何又是全家一起去,而不是走其中一两个呢?都查下,看看有什么隐情!”

    一般来说,哪些要去海外的,大都不可能全家一起去,多是开枝散叶的想法。

    对于官宦世家来说,更是如此了。他们在大明境内的基业,人脉等等,都会因为全家一起去海外而没了的,这个付出的代价有点大。

    再说了,定国那边,虽然能当高官,可那地方都是土著,并且很原始,生活肯定没有在大明舒服的。

    普通老百姓,国内过得艰辛,跑去藩国当人上人,还能理解。但是,官宦世家……

    总之,朱慈烺觉得这其中有隐情。

    所有的这些调查,如果最终证明上吊那人所说是真得话,朱慈烺决定,这个事情一定要向他父皇反应。这并不是针对他亲弟定王,而是藩王就藩这个事情。

    ……………………

    入夜,淄州城内的客栈上房,方正化便已经收集到了朱慈烺的所需要的信息,向他禀告了。

    那个上吊的人,并没有说谎。

    孙家确实是淄州宦官世家,骗了不知道多少钱,已经出海了。

    而孙家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孙家在国内的仕途不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