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莫卧儿帝国的轻步兵都不强,战事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骑军。

    收到有关莫卧儿帝国军队的消息之后,崇祯皇帝和孙传庭评估了一下,觉得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未必能打得过鼎盛时候的建虏。但是,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数量更多,而建虏因为数量太少,不能败!

    建虏就是因为败了两次,损失惨重之后,军力就一蹶不振,后续压根就没有真正能威胁明军的力量了。当然了,这也和大明军队自身越来越强大有关系。

    到这崇祯二十四年,大明军队已经有一半的军队完成了换装,从普通的燧发枪换装成了神威步枪。而换下来的燧发枪,就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了已经就藩海外的各个藩国。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便宜价格,肯定是高于大明产出的成本价,只是赚得少一点而已。

    各个藩国用这些燧发枪,维护统治,对付那些土著,也绝对是够了。

    这种卖枪的做法,也算是一举二得了。

    另外,没良心炮和大号手榴弹,也因为白火药产量的提升,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了。

    别的不说,预定要前去打仗的军队,都是优先换装的。比如杨畏知领着增援洞吾的那些军队,原本就是准备从洞吾这边对莫卧儿帝国发起攻势的,自然得到优先换装。

    另外就是西藏的军队,还有轮台的军队,也已经换装了一部分,预计天气改善,道路通畅之后,估计会在上半年完成换装。

    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的话,此时的大明军队,和莫卧儿帝国军队的武器代差,至少相差一代以上,对于减少大明将士的伤亡,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是尝到了这种武器代差的甜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以欧洲各国军队为假想敌,催着兵仗局那边研发新武器。

    本来的话,这个事情还不是他关注的重心,但是,如今既然和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开打了,他就觉得,有必要跑兵仗局这边来了解下情况了。

    已经回京的堵胤锡,还有本来就在京师的孙传庭,目前来说最知兵的两个心腹臣子,就陪同崇祯皇帝一起到了兵仗局。

    对于这个行程,不管是堵胤锡,还是孙传庭,其实都是很期待的。

    这不,他们跟在崇祯皇帝后面,或许是心腹的原因,因此,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在议论着。

    就听堵胤锡对孙传庭说道:“观莫卧儿帝国军队的情况,下官以为,最为关键的,该是要关注他们的骑军。毕竟我们对于莫卧儿帝国那边的情况不熟,他们的骑兵优势,更能发挥!”

    大明的对手,不是没有骑军。建虏也好,蒙古各部族也罢,或者是当初固始汗所领的,全都是有骑军,甚至是大规模的骑军战。

    但是对于这些骑军,大明是熟悉的,知道他们配置什么武器,习惯什么打法,战场也同样是在熟悉的地方。因此,对上的时候,会心中有数,甚至安排内应去对面,一如当年和建虏所领东部蒙古骑军的主力遭遇战中,就是有内应建功,背后捅了建虏一刀,才能轻松获胜。

    可面对莫卧儿帝国的骑军,这些认知,优势就全都没有了。

    孙传庭显然也同意他的观点,当即点点头说道:“没错,兵仗局这边如果能有克制骑军的武器,那不管莫卧儿帝国的骑军怎么突然出现,我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崇祯皇帝的背影,然后又接着说道:“当然,就如今所得到的消息来说,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还是不如我们多矣。只是,如果能尽量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那便是最好了!”

    如果说,他们要是觉得打不过莫卧儿帝国的军队,那就压根不会筹备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事了。

    因此,他们所聊的,都是建立在怎么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