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大朝会按照流程顺利的结束了。

    周帝已经先回到了偏殿之中,按照他的旨意,周明生将被压到御前受审,由一众大臣作为旁听。

    就在偏殿等候人之时,周帝回想起昨夜朱无视的话。

    虽然朱无视的话有道理,但是周帝却还是相信杨清源的。

    自从杨清源出翰林院以来三年,为大周立下无数功劳。

    破获粮仓案,追回了大量失窃的官粮,保证了大周北境的安定。

    治理平山郡,政绩杰出,将暴雪天灾的损失降到最低,还极大的发展了平山郡的经济民生。

    继任的平山郡守赵建丰沿用杨清源之策,将平山郡发展成了冀州数一数二的大城。

    改制漕运,使得朝廷在漕运上的税收大大增加。财政压力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治理京畿,扫除京畿地区大量的帮会,使得京畿地区一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凡此种种,皆是杨清源的政绩功劳。

    现在看来,杨清源持心为公,几乎不谋私利,与于延益相似。

    至于昨夜朱无视所说,杨清源同时针对太子和楚王,虽然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但是一开始都不是杨清源的本意。

    之所以会和楚王结怨,只是因为在查粮仓案的时候,查到楚王党。

    和太子对上,也是因为太子的内弟周明生做出了这样的污糟事。

    若是楚王不插手漕运,太子不偏袒内弟,那么杨清源根本不会和楚王、太子有冲突。

    这么一看,反倒是自己的孩子不争气。

    一个枉法,一个徇私!

    想到此处,周帝又回忆起了昨晚的情况。

    之所以他会觉得杨清源想要当帝师,是因为朱无视的提示,无意间将自己引到了这个思路上。

    那朱无视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

    自己这个十四弟因为当年那个江湖女子,一直耿耿于怀,心中未必没有自己的小九九。

    周帝反复分析不由头疼的揉了揉额头。

    这就是一个皇帝的难处,他对于任何人都不敢全信。

    高处不胜寒!

    话虽如此,但昨夜太子的话确实有道理。

    李守一案如今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刑案,更是大周朝廷法度昭彰的象征,对于周帝来说,此案的政治意义已经超过了案件本身。

    若是十年一响的登闻鼓,反而审出一个冤案来,那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第一时间想的,绝不是朝廷知错就改,而是朝廷胡乱裁判,导致一个无辜之人冤死。

    若是将此案的真实结果公开,那对于朝廷的影响太大的,特别是对太子。

    他现在是周帝属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若是案件重审,对于太子的威望也是极大的打击。

    虽然在这个案件上太子有些不知分寸,但是总得来说,周帝对于太子还是比较满意的,暂时也没有换太子的想法。

    况且北地的赵王虎视眈眈,太子留下如此污点,便是给赵王以借口。

    闭目静思,周帝不断权衡着本案的利弊。

    但周帝这个层次,有时候事情的对错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了。

    数息之后,周帝睁开了双眼,已然做出了决定。

    周帝随口问一旁随侍的曹正淳道,“左右大理寺或者东宫可有什么异常?”

    “回万岁!昨晚上东宫一切如常,但是大理寺中确实出了点小事!”

    “哦?!何事?!”

    曹正淳一丝不苟地回答道,“昨夜慈航静斋当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