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医馆,医馆里还是有不少人,但也不是排队排老长,家长们情绪也稳定下来了。

    他停在一家医馆门口,招手喊药童来:“你们怎么大夫和病人都这么少?”

    “大人,城里大多数的生病的孩子都去城外,我家四个大夫,留了一个大夫加两个学徒在这里,其他人也都去崇德书院了。

    王立道心头一跳,想到了什么,他急匆匆去了崇德书院。

    果然,崇德书院灯火通明,里面人影穿梭。

    大夫们在看护和给病人看病,药童在配药,家长和附近的村民自发拿家里的药庐来帮忙煎药。

    药庐在院子的左边,分两类药,退烧和清热解毒,四个纵排七八十个炉子,非常壮观。院子的右边,则是蒸馒头的炉子,七八个笼屉堆叠上去,蒸汽弥漫在空气中,与药香混在一起,莫名让人安心。

    再往里面走,走廊上的家长,居然在闲聊,也不像昨天那样,逮着他们就指桑骂槐哭得乱七八糟。

    教室里,小桌子上铺着病人从家里带来的小被子,小的孩子一张桌子就躺着了,大的孩子两张拼凑一下,很稳妥。

    “药送来了,来人帮下药呢。”马车到了,那些闲聊的家长就跟抢着扛包多劳多得一样,一起往外去,不说扛药,就是扛马车这么多人也是一嗓子吆喝的功夫。

    不但不乱,连王立道自己都觉得舒服。

    你明知道这里都是病人,孩子都小危险随时在,可就是觉得心安。

    “刘大夫!”叶文初对一位大夫吩咐道,“您去吃饭,我换您。”

    刘大夫是别的医馆的大夫,王立道是认识,只见刘大夫也没客气,赶紧洗手出来吃馒头,拿着两个馒头一碗汤蹲边上去吃。

    “不用跑,真舒服。”刘大夫和另外一位大夫道,“老夫这两天骑毛驴,这腚和腚磨掉了几层皮。”

    周围连着家长一起笑:“刘大夫,那毛驴的腚脱皮了没有?”

    “那可不晓得,反正老夫的腚是不行了。”

    气氛很好。

    “要老夫说,叶医判虽是年轻,可办事能力却极好,这样一安排我们大夫和病人都是舒服。”

    “可不是!”一位家长接着话,“王立道那老贼,以后我见他一次骂他一次。”

    王立道差点气晕过去。

    ------题外话------

    买买买了吗?买了啥?我有买一把椅子,其他的东西之前就买过了,准备开启吃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