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长安,尚冠里。

    华夏史上,第一块明文记载的贵族聚集区。

    自高皇帝刘邦定都长安,一直到新莽篡汉,尚冠里,便一直是汉室权力金字塔尖的象征。

    原因无他:非功勿侯、非侯勿相尔。

    在汉室,非刘姓子民所能达到的最顶峰,便是二十一级军功勋爵的最高一级:彻侯。

    而彻侯的身份,意味着此人曾在军队立下过不世功勋,也意味着此人在理论上,随时都具备被拜为丞相的资格。

    除了‘非侯勿相’的政治潜规则,武人身份在汉室的政治成分加持,也是相当可观。

    ——汉之长吏,非立有武勋者所不能任!

    就是说在汉室做官,无论是多小的部门,只要是一把手,那就必须是有军方履历,且立下过一定武勋的人才能担任。

    如县一级单位的县令、郡一级单位的郡守,中央朝堂的三公九卿属衙,乃至于三公九卿掌控下的分支部门,都无例外。

    通常情况下,汉县令大都是县尉转正;郡守则多为中央朝堂的‘中郎’群体外放。

    至于长安朝堂有司属衙的一把手,那更是从地方提拔上来的佼佼者。

    这样一来,汉室的政治体系中心思想,也就很明确了。

    ——没当过兵?

    滚去当一辈子刀笔吏吧你!

    这很容易理解:县尉,乃一县治安、地方武装掌控者;即便是在内陆的‘和平地区’,一县之地也会掌握至少百人的正编武装,以及数倍的青壮。

    如果没有‘杀敌xx个、斩首xx级’的履历,那别说从县尉升任县令了,就连县尉的位置,都不可能坐得稳。

    郡守那就更不用提了——人均带有‘中郎’底子的汉家郡守们,无一不是文武双全的猛人!

    盖因为‘被任为中郎’的先决条件,是在边郡戍边达到一定年限,且立下显著的功勋!

    用后世的话来说,汉中郎,就是边防部队中的战斗英雄,被汉室中央视为未来的储备干部。

    至于从地方升任到中央,亦或只是从县令升为郡都邮、从郡守升为九卿有司属臣,也都无时不刻需要‘武夫’身份做背景。

    汉室官场奉行的人才选择标准,其实主要就两条。

    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资历要老。

    二、相由心生,帅的可靠——丑的不要。

    这两点,说白了就是一要熬资历,二要长得帅。

    但这两点,在足够显赫的武勋面前,其实都可以忽略。

    只要你是个很能打的将军,那即便你还不到二十岁,你也可以像霍骠骑那般,成为青史之上第一个还没加冠成人,就位列军方二把手的大人物!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武勋,那即便是凤雏庞统,放在如今的汉室,也绝对可以位列相宰,而不为外人所轻视。

    想来也正常——如今位列朝班,执掌大权的那些个开国元勋,在二十年前,可都还只是刘邦的狐朋狗友,多贩夫屠狗之辈!

    有几人能是大帅哥?

    又有几人是什么‘积年老吏’?

    所以说到底,在汉室做官,其实只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要诀。

    ——武勋!

    而尚冠里,就是汉室武人阶级最顶端的那一批人,所聚居的地方。

    只不过和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任何特权阶级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掺入一些蛀虫……

    ·

    “阳氏二郎,果真要分门别户?”

    绛侯府,在今日迎来了几位举足轻重的‘贵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