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生活在乡野,但是对元末明初的政治割据,诸侯争霸等还是比较了解的,甚至是最核心的事件都是相当的明白。

    但是亲身处于这元末的时代虽然在内心是清楚的,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些乱局,以及在朱元璋身边的这些将军们,除了很熟悉这些本就在历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军师以及将军们的名字家族势力外,对于他们背后究竟是准备做什么,这些对于牛一平来说就不是很清楚了。

    比如熟悉的,除了经常跟上位来自己庄园的徐达李善长之外,还有刘伯温,常遇春……这些自带光环的人物,其他的在他现在看来就一无所知了。

    虽然很清楚自己身处这个时代所面对的究竟有哪些世族们,或者还有哪些军阀这些在牛一平心里还是很清楚的,至于说这些世族门阀间究竟还有哪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还有哪些所谓的跟世族牵扯的关系,这些前因后果,前前后后的牛一平已经是头晕脑胀了。

    毕竟所谓的关系,那就在现代社会也是比较复杂的,即便是有着未卜先知的本事,那也是很难想象在未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情况下,这些本就是无法得知的事情,更不用说牛一平在这信息不透明的乱世之中了。

    更加的无法去辨别了。

    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老百姓而言,牛一平也只能熟络熟络这金陵城中的吴王了。

    不管是谁把这市场价格提高的如此之高,明显就是欺负你吴王嘛?你作为十七座城池的主人,你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你这王当的也太滖了吧。

    不过也想想这吴王就是想攘外必先安内,城内稳定,招兵嘛买,增加军队供给,提高百姓的警觉,如此才能一致对外嘛。

    所以用脑子能解决的事情,为啥还得用拳头解决,况且无凭无据的去用拳头大人家,不仅仅是人家一脸懵逼,自己也懵逼啊。

    这恐怕就是凭空增加自己的困难,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此时牛一平也突然想起来了,之前造就跟上位打过预防针了,让上位早些预防,也不知道自己给上位出的主意传到奉天殿里没有。

    这些牛一平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他时不时会让青耳帮忙在金陵进点纸张,采购些世子们考试用的书籍,供他们免费借阅,如此可以缓解一下当前的行市,让士子们安心的考试复习,同时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行市动态,这可谓是一举两得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