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起凶杀案的被害人是名正值桃李年华的十八岁女子,遭人跟踪至家中,被先奸后杀,死相凄惨。

    由于这起命案性质恶劣,造成了当时京中很多豪门闺秀的恐慌感,迫于压力,封修命人全力破案,缉拿真凶。

    很快,一名叫陈二的酒楼小厮被衙役带回,并很快被定罪为奸杀案真凶,送往菜市口砍头。

    自此,这起凶杀案盖棺定论,再无波澜。

    李宓仔细翻看案牍,发现了很有趣的点,当时负责查办此案的主审官乃是京兆尹封修,将酒楼小厮缉拿归案的捕头乃是汪驴,而当庭作为人证声称亲眼见到陈二杀人的,乃是田小穗。

    正是此案了!

    李宓眼中精光一闪,当年这起害得满城名门闺秀风声鹤唳的惨案,仅用短短三日就草草结案,真凶被送往菜市口砍头时,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肉,已经打得奄奄一息。

    如此一看,案情确实可能有冤,也存在封修为了抚平坊间舆论、大事化小,随便找了个替罪羊屈打成招的可能性。

    而这名凶手多次在案发现场留下獬豸的折纸,其愤恨之心昭然若揭,说明他很可能查到了真相。

    但这种真相仅有他知道是断然不行的,他要六扇门同样追查此案,比直接交代真相更靠谱的选择就是,让六扇门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查明真相,等到水落石出之时,当年的幕后操纵者想要隐瞒也无济于事了。

    李宓将推测告诉给了沈落之后,六扇门针对陈二的调查很快展开,有六扇门暗桩传递消息来,称在陈二老家见到过可疑人影。

    沈落立即派出一名旗官带领缇骑前往陈二老家缉查。

    因为不确定可疑人影是否为凶手,与黑市的红衣喇嘛是否为一人,保险起见,六扇门派去缉查的总旗官领了五十绣衣卫使,一旦遭遇凶手,凭借人多势众尚能拖延一二,拖到援军赶来。

    沈落没有亲自带队行动,她选择留在六扇门坐镇,由院内望楼与沿途汴京各坊市街道传递消息,远程操纵指挥。

    李宓与沈落两人站在汴京城的沙盘丘图前,俯瞰京城,一眼望去,京城各处变化了然于胸。

    连日操心此案,沈落眉宇之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明显是思虑过多。

    她身着六扇门的窄袖圆领锦衣短袍,腰佩狮纹腰牌,在听到门外望楼下的通传高声吆喝一句“宁旗官带队已至长兴街”后,轻轻抬了下手。

    随后,一名绣衣卫向前走来,手中抱着一根打马球用的球杆,将沙盘上一尊高举六扇门锦旗的兵俑从太平坊推至长兴街,便是现在宁总旗的位置。

    殿外通传很快没了消息,想必正在等待望楼传回宁总旗的消息,一阵短暂寂静过后,李宓问道:“人手都安排好了吗?这很可能是我们头一回直面凶手,可不能失了先手。”

    沈落微微一笑,点头,“宁总旗率五十名绣衣卫,从长兴坊出发至陈二老家。陈二老家怀德坊外围有六扇门数十名力士及检校暗中埋伏,京营那边也已打好招呼,一旦确定凶手身在怀德坊,禁军会立刻封闭坊门。在六扇门重兵围捕之下,此獠除非有通天遁地的本事,否则断然逃脱不出。”

    李宓同样点头,只希望此行一帆风顺,尽快了结此案。

    每隔一刻钟,院里望楼下的通传得到消息就会吆喝一声,汇报宁总旗的最新动向。

    “宁旗官已至王记裁缝铺,沿颐和街向西南而去!”

    “宁旗官已至东胡鞍鞯铺,左转进入怀德坊!”

    “宁旗官已至鼓楼街,拐入烟柳巷右侧偏道!”

    每吆喝一声,那名手执马球棍的绣衣卫就会推动兵俑在沙盘上至相应位置。

    最后一声,通传高声喝道:“宁旗官已至陈二家,等候发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